蠼的意思解释,蠼拼音怎么读
基本字义
蠼qúㄑㄩˊ
- 〔~螋〕昆虫,体扁平狭长,黑褐色,前翅短而硬,后翅大,折在前翅下,有些种类无翅,尾部形状像夹子,多生在潮湿的地方,为害家蚕。
详细解释
- 蠼 qú
- 常用词组
国语词典
- 蠼 jué ㄐㄩㄝˊ
〈名〉
- 母猴。
- 《集韵·入声·药韵》:「蠼,兽名。《说文》:『母猴也。』」
〈动〉
- 跳跃。
- 《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 :「低卬夭????据以骄骜兮,诎折隆穷蠼以连卷。」
康熙字典
【集韻】厥縛切,音矍。【類篇】獸名。母猴也。【司馬相如·上林賦】蛭猱蠼猱。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蠼以連卷。【索隱註】韋昭曰:蠼,龍之形貌。
又【篇海】音瞿。與蠷通。詳蠷字註。 蠼猱之蠼本作玃,別詳犬部。
外语翻译
- 德语:Insekentsorte (S, Bio)
- 法语:dermaptère,perce-oreilles
说文解字
母猴也。从犬矍聲。《爾雅》云:“玃父善顧。”攫持人也。俱縛切
(玃)大母猴也。各本無大。今依爾雅釋文、玄應書、廣韵補。釋獸曰。貜父善顧。郭云。貑貜也。似獮猴而大。色蒼黑。能攫持人。善顧盼。按張揖注上林賦曰。玃似獮猴而大。善攫持人。好顧盼。七字依玄應補。攫俗作玃。誤。从犬。矍聲。俱縛切。五部。爾雅曰。玃父善顧。各本此下有玃持人也四字。正由上奪而衍於此。今删。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tɕʰy˧˥
- 日语读音: OOZARU
- 粤语: fok3 keoi4
- 潮州话: kiag4 (khiak)「潮州」kiêg4 (khiek 旧时:khi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