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的意思解释,臘拼音怎么读
国语词典
- 臘 là ㄌㄚˋ
〈名〉
- 岁终时合祭众神的祭祀。
- 《说文解字·肉部》:「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
- 《后汉书·卷四六·陈宠传》:「闭门不出入,犹用汉家祖腊。」
- 阴历十二月称为「腊月」。
- 唐·李频〈湘口送友人〉诗:「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醉及新年。」
- 《镜花缘·第七回》:「游来游去,业已半载,转瞬腊尽春初。」
- 僧受戒得度的年岁。
- 唐·刘禹锡〈唐故衡岳律大师湘潭唐兴寺俨公碑〉:「问年八十二,问腊六十一。」
- 《景德传灯录·卷四·第一世法融禅师》:「寿六十四,腊四十一 。 」
- 腌制的肉类。
- 如:「烧腊」。
康熙字典
【廣韻】盧盍切【集韻】【韻會】力合切【正韻】落合切,𠀤音蠟。【說文】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也。【禮·月令】孟冬臘先祖五祀。【註】此周禮所謂蜡祭也。【前漢·武帝紀】祠門戸比臘。【註】臘者,冬至後臘祭百神也。
又【陳勝傳】臘月,勝之汝隂。【註】張晏曰:秦之臘月,夏之九月。臣瓚曰:建丑之月也。
又【正字通】風俗通:蔡邕獨斷,皆言夏曰淸祀,殷曰嘉平,周曰蜡,漢曰臘。一說月令,孟冬臘先祖五祀,自昔有之,非自漢始也。
又鄭𤣥月令註:臘卽周禮所謂蜡。不知臘祭先祖,蜡祭百神,二祭各別,鄭合爲一,非。
又晉博士張亮議曰:臘者,接也,祭宜在新故交接也。俗謂臘之明日爲初歲,秦漢以來有賀,此皆古之遺俗也。
又道書言,道家有五臘,正月一日爲天臘,五月五日爲地臘,七月七日爲道德臘,又以十月十二日爲民歲臘,十二月正臘日爲王侯臘。
又【博雅】臘,索也。
又刃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桃氏爲劒,臘廣二寸有半寸。【註】臘,謂兩刃。【疏】兩刃者,兩面各有刃也。
又【正字通】眞臘,南蠻國名。
又【集韻】力涉切,音巤。義同。
外语翻译
- 英语:year end sacrifice; dried meat
- 德语:Dezember im chin. Kalender (S),etwas gepöcketes, geräuchtes (Adj)
- 法语:sacrifice d'hiver,12e mois lunaire
说文解字
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从肉巤聲。盧盍切
(臘)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三戌下玉篇有爲字。非也。臘本祭名。因呼臘月、臘日耳。月令。臘先祖五祀。左傳。虞不臘矣。皆在夏正十月。臘卽蜡也。風俗通云。禮傳夏曰嘉平。殷曰淸祀。周曰大蜡。皇侃曰。夏殷蜡在己之歲終。皇說是也。秦本紀。惠王十二年初臘。記秦始行周正亥月大蜡之禮也。始皇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臘曰嘉平。十二月者、丑月也。始皇始建亥。而不敢謂亥月爲春正月。但謂之十月朔而已。項羽紀書漢之二年冬。繼之以春。繼之以四月。可證也。更名臘爲嘉平者、改臘在丑月用夏制。因用夏名也。臘在丑月、因謂丑月爲臘月。陳勝傳書臘月是也。漢仍秦制。亦在丑月。而用戌日、則漢所獨也。風俗通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大祭以報功也。漢家火行。火衰於戌。故曰臘也。高堂隆曰。帝王各以其行之盛而祖。以其終而臘。火生於寅。盛於午。終於戌。故火家以午祖。以戌臘。按必在冬至後三戌者。恐不在丑月也。鄭注月令曰。臘謂以田獵所得禽祭也。風俗通亦曰。臘者、獵也。按獵以祭。故其祀從肉。从肉。巤聲。盧盍切。八部。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lɑ˥˧
- 唐代读音: lɑp
- 韩语罗马: LAP
- 现代韩语: 납 랍
- 越南语: chạp
- 客家话: [陆丰腔] lap8 [沙头角腔] lap8 [客英字典] lap8 liap8 [台湾四县腔] lap8 liap7 [梅县腔] lap8 [海陆腔] lap8 liap7 [宝安腔] lap8 [东莞腔] lap8 [客语拼音字汇] lab6
- 粤语: laap6 lip6
- 潮州话: lah8
- 近代音: 來母 家麻韻 入聲作去聲 臘小空;
- 中古音: 來母 盍韻 入聲 臘小韻 盧盍切 一等 開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來母 怗部 ;王力系统:來母 葉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