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解释 |
---|---|
霑黏 | 霑黏 沾黏,汉语词汇,拼音zhān nián,解释为沾湿黏附。 |
失黏 | 失黏 亦作“ 失粘 ”。 1.谓骈俪文字平仄不调。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四:“四声分韵,始於 沉约 。至 唐 以来,乃以声律取士,则今之律赋是也。凡表、启之类,近代声律尤严,或乖平仄,则谓之失黏。” 俞樾 《茶香室续钞·经史释音有首释末释之别》引 清 王士祯 《居易录》:“ 徐凤 少监代嗣王谢赐玉带表,用《礼记》孚、尹二字,以尹为平声,乃用第二音,有司谓其失粘。” |
黏皮帶骨 | 【解释】比喻拖沓,不洒脱。 |
黏涎子 | 黏涎子 黏涎子 : nián xián zi 1.方从嘴里流出的黏液。 |
黏巴巴 | 黏巴巴 黏巴巴,是汉语词汇,出自碧野《没有花的春天》。 |
黏巴 | 黏巴 黏巴是汉语词汇,读音niánbā,出自《心连心》。 |
黐黏 | 黐黏 chī nián ㄔㄧ ㄋㄧㄢˊ 谓被黐胶黏住。 明 刘基 《以野狸饷石末公因侑以诗》:“丝绳急缠绕,四体如黐黏。” |
黏接 | 黏接 nián jiē 黏接 谓以黏性糊状物将物体连接在一起。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黏接纸缝法》:“ 光 云:‘古法用楮树汁、飞麪、白笈末三物调和如糊,以之黏接纸缝,永不脱解。’” |
动黏 | 动黏 动黏,读音dòng nián,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古代西南部族名。 |
面黏 | 面黏 面黏 浆糊。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前辈传书,多用 鄂州 圻县 纸,云厚薄紧慢皆得中,又性与面黏相宜,能久不脱。” |
黏油 | 辞典解释黏油nián yóu 蒸馏石油,温度超过二百度所得的油。色黑,具有高度胶结性、防水性和耐水性,可用以铺设路面或防止屋顶漏水。 |
鼠黏 | 鼠黏 鼠黏 鼠妇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鼠妇》。 |
黏答答 | 辞典解释黏答答nián dā dā 形容湿湿黏黏的样子。 如:「下了一场大雨,屋外的泥地黏答答的,很不好走。」英语 (unpleasantly) sticky |
鼠黏子 | 鼠黏子 shǔ nián zǐ ㄕㄨˇ ㄋㄧㄢˊ ㄗㄧˇ 鼠黏子 即牛蒡子,恶实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恶实》﹝释名﹞引 苏颂 曰:“实壳多刺,鼠过之则缀惹不可脱,故谓之鼠黏子。” |
黏贴 | 黏贴 黏贴,读音nián tiē,汉语词语,可以指黏附张贴,也比喻记住。 |
青黏 | 青黏 青黏之说有两种,一种认为是玉竹,另一种认为是黄精。由此看来,由于樊阿的高寿,加上黄精为仙家长寿之物以及华佗之方为仙授的传说,如《本草图经》所言:“本出于迷人入山中,见神人服之,以告佗”。因此后人把青黏认为是仙家要药黄精就没有什么奇怪了。但从历史上对黄精及玉竹的认识过程来看,华佗方中所用的青黏应是玉竹,不可能是黄精。 |
解黏去缚 | 解黏去缚【解释】解除粘着和束缚。 |
口腔黏膜 | 辞典解释口腔黏膜kǒu qiāng nián mò 口腔的上皮黏膜,包括咀嚼黏膜、特化黏膜的被覆黏膜。 |
水米不黏牙 | 水米不黏牙 谓未进饮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那生呵,二三日来水米不黏牙。”亦作“ 水米不沾牙 ”。《儒林外史》第四五回:“大清早上,水米不沾牙,从你家走到这里,就是办皇差也不能这般寡剌。” |
稠黏 | 稠黏 稠黏,读音chóu nián,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浓厚而黏糊,出自《聊斋志异·鬼津》。 |
Copyright © 2022-2024 汉字大全www.hanz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