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紋 |
辞典解释趾纹zhǐ wén 脚趾底面的凸纹。自初生即定形,随著年长,级痕变粗,级距加大,但形态特征,至死不变。 |
玉趾 |
玉趾 玉趾,汉语词汇。 拼音:yù zhǐ, 释义:1、是指对人脚步的敬称。2、白嫩如玉的脚。 |
林趾 |
林趾 林木的根 《文选·潘岳河阳县作诗之一》:“落英陨林趾,飞茎秀陵乔。” 李善 注:“ 杜预 《左氏传》注曰:‘趾,足也。 |
趾离 |
趾离 zhǐ lí ㄓㄧˇ ㄌㄧˊ 趾离(趾离) 梦神名。 |
岩趾 |
岩趾 岩趾,汉语词汇,读音为yán zhǐ,意思为山脚。 |
蹼趾 |
蹼趾 蹼趾是鹅鸭之类的脚,因其趾间有蹼,故称。 |
遗趾 |
1.犹遗迹。 2.同"遗址"。 |
朴趾源 |
朴趾源 朴趾源(1737年---1805年),韩国李朝末期学者、诗人、小说家,“北学派”代表人物。字仲美,号燕岩。曾随堂兄朴明源率领的使团到中国祝贺乾隆70 岁生日,游历了北京和承德,主张实学派,对文学发展起了较大贡献,1805年12月10日病逝于汉城。 |
脚趾 |
脚趾 脚趾,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 jiao zhi,位于脚部的最前端,常态下向上弯曲,与脚底平面成12°~15°的夹角。运动中有向前的移动,向下的蹬地,向两侧的位移。 |
趾跡 |
趾迹 zhǐ jì ㄓㄧˇ ㄐㄧˋ 趾迹(趾迹) 脚基。引申为遗迹。 唐 陈子昂 《吊塞上翁文》:“ 居延海 南四百馀里,有古城焉,土人云是 塞上翁城 ,今为戍,其基扃趾迹,盖数千年也。” |
游趾 |
游趾 游趾,拼音是yóu zhǐ,注音是ㄧㄡˊ ㄓㄧˇ。 |
趾骨 |
趾骨 【词语】:趾骨 【注音】:zhǐ gǔ 【释义】:1. 脚趾上各块骨的统称,拇趾两块,其他各趾均三块。 【英文翻译】: phalange phalanx |
削趾適屨 |
【解释】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同“削足适履”。 |
方趾 |
1.方形的脚。多与"圆颅"﹑"圆顶"对举或连用﹐表示人的特征。亦借指人。 |
顶趾 |
顶趾 dǐng zhǐ ㄉㄧㄥˇ ㄓㄧˇ 顶趾(顶趾) 头顶与足踵。借指全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而其为人,鄙不文,顶趾无雅骨。” |
餘趾 |
余趾 余趾(馀趾) 犹遗址。 唐 杜牧 《朱坡》诗:“ 汉 馆留馀趾, 周 台接故蹊。” |
跰趾 |
跰趾 跰趾,又称“复甲”、“跰甲”,在医学上称作瓣状甲(petaloidtoenails,PTN)或小脚趾复形,是指小脚趾甲分瓣而非完整一块。实际上瓣状甲是一个常染色体显性性状,不能作为某一族群的特定标志。再者,民族是文化概念而非生物学概念,严格的血统论没有意义。 西方医学认为,这是一种脚部的病变,是一种由摩擦生成的茧子。称为Listers corn。 关于跰趾流传较广的传说是“山西人脱袜验甲”:山西民间,有“脱袜验甲”的传统说法。相传600多年前 |
山趾 |
山趾 shān zhǐ ㄕㄢ ㄓㄧˇ 山趾 亦作“ 山址 ”。 山脚。 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咸》:“原出陵足,行於山趾。” 唐 李翱 《独孤常侍墓志》:“公寿何迫,百年中止,丧车东去,托骨山趾。” 元 邓牧《伯牙琴·雪窦游志》:“次 妙高台 ,危石突巖畔,俯视山址,环凑不见来路。” 清 顾炎武 《北岳辨》:“ 恒山 之绵亘几三百里,而 曲阳 之邑於平地,其去山趾又一百四十里。” |
骈趾 |
骈趾 pián zhǐ ㄆㄧㄢˊ ㄓㄧˇ 骈趾(骈趾) 指脚的大拇指与第二指相连。 许地山 《危巢坠简·归途》:“她想起大妞儿底左脚有个骈趾,于是把尸体底袜子除掉,试摩着看。” |
余趾 |
余趾 余趾(馀趾) 犹遗址。 唐 杜牧 《朱坡》诗:“ 汉 馆留馀趾, 周 台接故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