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众 |
誓众 誓众,汉语词汇。 拼音;shì zhòng 释义:誓师,告戒众人的意思。 出自《孔丛子·儒服》, |
黄龙誓 |
以黄龙为信物,订立誓约。 |
誓书铁券 |
誓书铁券 誓书铁券,始於汉代,是天子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类似於现代普遍流行的勋章奖章,只不过其形制稍有不同,内涵较为宽泛。 |
誓骨 |
誓骨 shì gǔ 指订立盟约,表示决心。 《淮南子·齐俗训》:“故胡人弹骨,越人契臂,中国歃血也。所由各异,其於信一也。” 高诱 注:“ 胡人之盟约,置酒人头骨中,饮以相诅。”康有为 《上清帝第五书》:“无有结缨誓骨,慷慨图存者。” |
誓带 |
誓带 誓带(誓带)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 河 如带, 泰山 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后以“誓带”指功臣爵禄,世代永传。 宋 范仲淹 《淡交若水赋》:“情深结绶,远思誓带之流;志在弹冠,潜动濯缨之感。” |
誓俭草 |
誓俭草 誓俭草,是一个汉语名词,shì jiǎn cǎo,元世祖 忽必烈 定的草名。 |
受誓 |
受誓 受誓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hòu shì,是指祭祀之前,先申儆戒。 |
打誓 |
打誓 打誓,拼音是dǎ shì,汉语词语,释义是签订誓约。 |
质誓 |
质誓 质誓是汉语词语,意思是盟誓,出自《左传·昭公十六年》。 |
黩誓 |
黩誓 黩誓,读音为dú shì ㄉㄨˊ ㄕㄧˋ,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不信守誓言。 |
盟誓 |
盟誓 盟誓 汉语词汇。 注音:ménɡ shì 释义:①即“盟约”。②起誓;发誓:举手盟誓。 |
监誓 |
监誓 监誓拼音jiān shì,释义(1)监察宣誓仪式(2)监察宣誓的人。 |
约誓 |
约誓 《约誓》是一首由许廷铿演唱的歌曲。2014年发行。 |
惜誓 |
惜誓 《惜誓》是《楚辞》中的一篇作品,相传是汉代文学家贾谊所作(有学者认为是唐勒的作品)。此诗抒写屈原被放逐而离别国都的悲愤和欲高蹈远游却牵念故乡的情怀,同时寄寓了作者自己被疏离而将远去的愤慨。全诗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善用比兴手法表现抒发悲愤之情的主题,与屈原作品的“引类譬喻”一脉相承。 |
誓信 |
誓信 誓信 盟誓;盟约。 宋 叶适 《始议一》:“非惟不务讨伐二虏以定西北之疆域,而乃反行聘使封册以申百年之誓信。” |
明誓 |
明誓 明誓,指明白的誓言;宣誓。 |
誓愿 |
誓愿 誓愿,指立誓时表示的心愿。见《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玉姐说:‘你指着圣贤爷说了誓愿。’” |
誓令 |
誓令 誓约和命令。《墨子·号令》:“凡有司不使去卒、吏民闻誓令,代之服罪。” 孙诒让 间诂引 俞樾 曰:“去乃士字之误。” |
高誓 |
高誓 高誓是汉语词汇,拼音gāo shì,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 |
指天爲誓 |
【解释】誓:发誓。指着天誓。表示意志坚决或对人表示忠诚。【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示例】人言那可凭,盍~。 ◎宋·洪迈《夷坚甲志·张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