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解释 |
---|---|
蟑螂 | 蟑螂 (蜚蠊目昆虫)蟑螂,泛指属于“蜚蠊目”(学名)的昆虫, 属于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 蜚蠊目( Blattaria) , 俗称蟑螂, 是常见的医学昆虫。其中只有大约数十种会入侵人类家居,还有数种被人类饲养为宠物及作为宠物的粮食外,绝大部分品种只能在野外山涧树林或昆虫博物馆中见到。家居最常见的蟑螂,大的有身长约5.0厘米(1.97英寸)美洲蟑螂(Periplaneta americana)、澳洲蟑螂(Periplaneta australasiae)及短翅的斑蠊(Neostylopyag rhombifolia);小的有体 |
蜣螂 | 蜣螂 (动物)蜣螂(qiāng láng,英文Dung Beetle)俗称屎壳郎(shǐ ké làng),属鞘翅目金龟子科。体黑色或黑褐色,大中型昆虫。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现象进行定位,以帮助取食。有一定的趋光性。世界上有2万多种蜣螂,分布在南极洲以外的任何一块大陆。最著名的蜣螂生活在埃及,有1~2.5厘米长。世界上最大的蜣螂是10厘米长的巨蜣螂。大多数蜣螂营粪食性,以动物粪便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 |
蜣螂之转 | 蜣螂推转而成的粪丸。常指低下无用之物。 |
螳螂 | 螳螂 (螳螂目昆虫)学名螳螂,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在古希腊,人们将螳螂视为先知,因螳螂前臂举起的样子像祈祷的少女,所以又称祷告虫。 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2000多种左右。中国已知约147种。包括中华大刀螳、狭翅大刀螳、广斧螳、棕静螳、薄翅螳螂、绿静螳等,螳螂是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 |
螳螂之卫 | 比喻微弱的兵备。 |
蚂螂 | 蚂螂 mālng[dragonfly] 〈方〉∶蜻蜓 |
螳螂子 | 螳螂子 出《幼科金针》。又名妨乳、颊脂垫。小儿生后一月左右,口腔内两侧近牙龈处,出现肿硬隆起的脂肪垫,剖视之颇似螳螂子,故名。小儿患此,吮乳困难,甚至啼哭不能出声,日久则面呈黄色,以鼻准部为显。宜暂停吮乳6-8小时,将乳汁挤出,用滴管或小汤匙喂儿,即可自愈。如硬块不易消退,可用冰硼散涂齿龈,每日二三次,切忌割治。 |
螳螂奮臂 | 【解释】犹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出处】唐·黄滔《谢试官启》:“将怜其蚌蛤剖胎,只自回旋于皎月;螳螂奋臂无辞殒碎于高车。”【示例】却乃提一旅之师,抗百万之众,何异~,羊豚鼓鬣。 ◎明·徐复祚《投梭记·却说》 |
刀螂 | 刀螂 刀螂 即螳螂。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螳螂桑螵蛸》:“蟷螂,两臂如斧,当辙不避,故得‘当郎’之名,俗呼为刀螂。” |
虼螂皮 | 辞典解释虼螂皮gè láng pí 虼螂,一种背面富金属光泽的甲虫。虼螂皮比喻华美的外衣。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那厮虽穿著几件虼螂皮,人伦事晓得甚的?」 也称为「蛣螂皮」。 |
蜣螂转丸 | 蜣螂转丸 释名: 蜣螂,俗称推屎虫。蜣螂转丸,亦名土硝。 气味: 咸苦、大寒、无毒。 主治: 伤寒时气、黄疸烦热、吐泻、项瘿(甲状腺肿)以及一切瘘疮等。 基本解释:1.亦作蜣郎转丸。 2.蜣螂把粪推滚成球形。常指一种天然的低下的本能。 词语分开解释:蜣螂 : 1.见蜣蜋。 转丸 : 1.《鬼谷子》篇名。今佚。2.谓转动圆球。3.多用以比喻顺易。4.蜣蜋的别名。 |
螂蚁 | 雄蟹的别名。 |
蜣螂转粪 | 见"蜣螂转丸"。 |
Copyright © 2022-2024 汉字大全www.hanz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