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舶 |
海舶 海舶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hǎi bó,意思是海船,特指外国船。 |
船舶国籍 |
船舶国籍 船舶国籍是指船舶所有人按照某一国家的船舶登记管理规范进行登记,取得该国签发的船舶国籍证书并悬挂该国国旗航行,从而使船舶隶属于登记国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船舶国籍表明该艘船与登记国有了法律上的隶属关系。船舶国籍证书是船舶国籍法律上的证明,船舶悬挂的国旗是该船国籍的外部象征或标志。船舶国籍所引起的国籍国的权利义务与自然人国籍所引起的国籍国的权义务在内容上完全不同。因为船舶国籍是一种法律上的联系,即 |
船舶 |
船舶 船舶(boats and ships),各种船只的总称。船舶是能航行或停泊于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的交通工具,按不同的使用要求而具有不同的技术性能、装备和结构型式。 船舶是一种主要在地理水中运行的人造交通工具。另外,民用船一般称为船,军用船称为舰,小型船称为艇或舟,其总称为舰船或船艇。内部主要包括容纳空间、支撑结构和排水结构,具有利用外在或自带能源的推进系统。外型一般是利于克服流体阻力的流线性包络,材料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更 |
游舶 |
游舶 游动的船舶 《南齐书·张融传》:“浮舻杂轴,游舶交艘。” |
舶贾 |
国外来的商人。 |
舶趠风 |
舶趠风 诗序:“ 吴中梅雨既过,飒然清风弥旬;岁岁如此,湖人谓之舶趠风。是时海舶初回,云此风自海上与舶俱至云尔。” |
昆仑舶 |
昆仑舶 唐时海舶名。见《唐大和上东征传》和《宋高僧传》第一卷《不空传》。古代南海国家有以昆仑为王号者,或以为《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所称王舶亦即昆仑舶,当指南海诸国,特别是室利佛逝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或诃陵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国王所置从事于海外贸易的船舶。 |
市舶务 |
市舶务 市舶务,是一个汉语词汇,即市舶司。 出自于宋 吴自牧 《梦粱录·监当诸局》。 |
舶来品 |
舶来品 “舶来品”原指通过航船从国外进口来的物品。旧时外国商品主要由水路用船舶载运而来,故名。引申为国外的东西,即从外国传入本国的意识、物品、语言等等。可以是一种文化,也可以是本国没有,从外国引进来的东西或技术 。比如“沙发”、“浪漫”、“巧克力”······词语。 |
南海舶 |
南海舶 唐李肇《国史补》:“南海舶,外国船也。” |
泉舶 |
泉舶 宋时从泉州出发航行远洋的中国船称为“泉舶”。宋、元时泉州为世界著名港口之一,不仅外国船舶■集,中国人赴海外各地,很多即由此港出发。见《诸蕃志》“南毗国”条和《梦粱录》第十二卷“江海船舰”条。 |
贡舶 |
贡舶 又名市舶。本指明初海外诸国贡使所乘的船舶﹐引申为明清时代官府的对外贸易。明制﹐外国贡使来中国﹐除携带贡品外﹐准许附带商货进行贸易。 |
蕃舶 |
蕃舶 fān bó 蕃舶 海外入境的船舶。蕃,通“ 番 ”。 唐 韩愈 《孔公墓志铭》:“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税。” 明 宋濂 《水北山居记》:“ 永嘉 为海右名郡,南引七 闽 ,东连二 浙 ,宦车士辙之所憇止,蕃舶夷琛之所填委。” 清 黄遵宪 《游箱根》诗之四:“蕃舶从海来,蒲萄泛新渌。” |
舶货 |
舶货 舶货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bó huò,犹舶物。 |
市舶使 |
市舶使 市舶使是官名,玄宗开元二年(714)设置。 |
市舶 |
市舶 市舶是中国旧时对中外互市船舶的通称。 其含义在各时代并不一致,唐宋元时对中外互市的商船统称市舶。宋鼓励海上贸易,南宋尤其重视市舶。目的是“招徕远人,阜通货贿”。《宋会要辑稿·职官》)明初只许外国使节所乘船舶驶来中国,称贡舶,并准许附带商货。商船(当时称商舶)则禁止进口。同时,本国商船亦不许出海。市舶因此专指贡舶。自正德、嘉靖年间葡、西等国商船先后来华,外国商船又渐称市舶。到清代,市舶专指外国商船。 |
运舶 |
运舶 yùn bó 运舶(运舶) 运船。 清 方还 《旧边诗》之一:“沧海旧闻通运舶, 金州 谁解议屯田。” |
估舶 |
估舶 出处 清 吴伟业 《送友人之淮安管饷》诗:“高牙鼓角雁飞天,估舶千帆落照悬。” 清 唐孙华 《瓜洲屯船坞泊舟》诗:“草市千帆停估舶,茅庐三尺卧鱼蛮。” |
舶物 |
由船舶运来的货物。一般指国外运来的货物。 |
舶来 |
1.指外洋船舶载货前来。 2.泛指从国外运来;外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