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解释 |
---|---|
缁郎 | 缁郎 缁郎是汉语词汇,拼音为zī láng,意思为僧人,出自《清凉寺》。 |
缁袍 | 1.僧衣。借指僧侣。 |
缁衣 | 1.亦作"?衣"。 2.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 3.泛指黑色衣服。 4.《诗.郑风》篇名。《诗序》谓系赞美郑武公父子之诗;一说为赞美武公好贤之诗。 5.僧尼的服装。 6.引申指佛教。 7.借指僧人。 |
缁布 | 缁布 古代士与庶人常用的一种冠。古人行冠礼,初加缁布冠,次加皮弁,次加爵弁。《礼记·玉藻》:“始冠,缁布冠,自诸侯下达,冠而敝之可也。”《仪礼·士冠礼》:“缁布冠,缺项,青组缨属於缺,缁纚,广终幅,长六尺。”缺项,冠后当人项处空缺,用青组缨结之。《晋书·舆服志》:“缁布冠, 蔡邕 云即委貌冠也。太古冠布, 齐 则缁之。缁布冠,始冠之冠也。”亦省称“ 缁布 ”。《后汉书·礼仪志上》:“初缁布进贤,次爵弁,次武弁, |
缁褐 | 缁褐 缁褐,汉语词语, 拼音: zī hè, 是指僧人之服,借指僧侣。 |
黄缁 | 黄缁 黄缁 : huáng zī 指道士和僧人。道士戴黄冠,僧人穿缁衣。 宋 秦观 《自作挽词》:“无人设薄奠,谁与饭黄缁。亦无挽歌者,空有挽歌辞。” |
缁白 | 缁白 缁白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zī bái,基本意思是僧俗人士。 |
缁锡 | 缁锡 缁锡,是汉语词汇,读音是zī xī ,借指僧人。 |
缁服 | 缁服 缁服(缁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涑水》:“是以缁服思玄之士,鹿裘念一之夫,代往游焉。”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三·释道恒》:“ 恒 等才质闇短,染法未深;缁服之下,誓毕身命。” |
髡缁 | 髡缁 髡缁是汉语词汇,读音是kūn zī ,意思是指僧尼。僧人穿黑衣。 |
缁衲 | 缁衲 缁衲,是汉语词汇,拼音是zī nà,释义为僧衣。借指僧侣。 |
缁属 | 缁属 缁属,读音zī shǔ,汉语词语,犹缁流。 |
缁帷 | 缁帷 缁帷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zī wéi,该词语是喻林木繁茂之处的意思。 |
缁衣丈夫 | 缁衣丈夫 缁衣丈夫是龟的别称。 |
缁徒 | 缁徒 缁徒,汉语词语, 拼音:zī tú, 基本意思为僧侣。 |
缁辟 | 缁辟 缁辟,读音zī pì,汉语词汇。指的是用黑帛饰边的练带。 |
缁点 | 缁点 缁点,是汉语词汇,读音是zī diǎn,意思是污染。 |
缁纚 | 1.束发的黑缯。 |
缁林 | 缁林 犹僧界,僧众。 |
缁流 | 缁流 缁流,读音zī liú,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佛教术语,僧着缁衣,故谓之缁流或缁徒。 |
Copyright © 2022-2024 汉字大全www.hanz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