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解释 |
---|---|
笞凤鞭鸾 | 笞凤鞭鸾 笞凤鞭鸾,读音chī fèng biān luán,比喻拷打善良无辜的人。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 张 故忍人,笞凤鞭鸾,輙加毒手,其女 小鸿 ,尝死之。” |
笞罪 | 笞罪 chī zuì ㄔㄧ ㄗㄨㄟˋ 应受笞刑的罪行。《汉书·刑法志》:“当斩右止,乃杀人先自告,及吏坐受赇枉法,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命复有笞罪者,皆弃市。” |
棰笞 | 棰笞 棰笞是汉语词汇,读音是chuíchī,出自《韩诗外传》。 |
鞭笞 | 鞭笞 (美国漫威漫画旗下超级反派)鞭笞(Lash)是美国漫威漫画旗下超级反派。初次登场于《异人族》(Inhuman)第1期(2004年6月),由马特·弗莱克森(Matt Fraction)和乔·马特瑞拉(Joe Madureira)联合创造,是一名异人族、超级反派之一。 鞭笞 (汉语词汇)鞭笞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biān chī。基本释义是(1)指用鞭子抽打某人或某物,(2)古代的一种刑法,指用鞭子抽打犯人。 |
捶笞 | 捶笞 捶笞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uí chī ,是指杖击;抽打。 |
嗒笞笞 | 辞典解释嗒笞笞tà chī chī 赶马的吆喝声。 《西游记.第五六回》:「那马更不惧他,凭那会子嗒笞笞的,还只是缓行不紧。」 |
击笞 | 击笞 击笞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ī chī ,是指鞭笞示罚。 |
撻笞 | 挞笞 tà chī 挞笞(挞笞) 用鞭和竹板子打。 汉 班固 《白虎通·五刑》:“刑不上大夫者,据礼无大夫刑,或曰,挞笞之刑也。” |
谴笞 | 谴笞 qiǎn chī 谴笞 责其罪而鞭挞之。《汉书·赵广汉传》:“事下廷尉治(罪),实丞相自以过谴笞傅婢,出至外弟乃死,不如 广汉 言。” |
繫笞 | 系笞 xì chī (系笞) 缚着鞭打。《汉书·衡山王刘赐传》:“ 孝 少失母,附后,后以计爱之,与共毁太子,王以故数系笞太子。” |
髡笞 | 髡笞 kūn chī ㄧ 亦作“髠笞”。 古代刑罚。剃去须发,鞭打身体。《后汉书·史弼传》:“诏书前后切却州郡,髡笞掾史。”《魏书·刘昶传》:“ 灵太后 召 清河王 怿 决其事,二家女髠笞付宫,兄弟皆坐鞭刑,徙配 敦煌 为兵。” |
鞭鸾笞凤 | 见"鞭笞鸾凤"。 |
杖笞 | 杖笞 杖笞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使用棍棒打。 |
笞杖 | 笞杖 笞杖是中国古代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刑罚,即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臀部、腿或背部的刑罚。一些朝代规定笞杖之刑是杖臀,即打屁股。若是妇女犯罪需用笞杖,也是杖臀。宋、元两代都有“去衣受杖”的规定。 宣统二年(1910年),清政府拟定而未及正式施行的《大清新刑律》中首次废止了笞杖刑罚,具有千百年历史的笞杖刑罚是在清朝末年寿终正寝。 |
笞击 | 笞击 chī jī ㄔㄧ ㄐㄧ 拷打。《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魏齐 大怒,使舍人笞击 雎 ,折胁摺齿。”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六:“笞击官有罚,呵辱吏见侵。” 明 文徵明 《胡参议传》:“大璫自 滇 还,道出 湖 湘 ,所至笞击官吏,责索赂遗。”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凡如是者,盖不止笞击縻系,易於毛角而已,且无有为沉痛著大之声,撄其后人,使之兴起。” |
笞楚 | 辞典解释笞楚chī chǔ 用木杖、竹板等抽打。 《红楼梦.第二回》:「他尊人也曾下死笞楚过几次,无奈竟不能改。」 |
笞背 | 辞典解释笞背chī bèi 古代以竹板或荆条抽打背部的刑罚。 英语 to flog or whip the back |
督笞 | 督笞 dū chī ㄧ 督笞 杖罚;责打。《汉书·丙吉传》:“汝尝坐养皇曾孙不谨,督笞,汝安得有功?” 王先谦 补注引 沈钦韩 曰:“此督字,当如《陈咸传》作杖罚解。” |
笞决 | 笞决 笞决chī jué ㄔㄧ ㄐㄩㄝˊ 用刑决狱。 宋岳珂 《愧郯录·国忌日断刑》:“今世国忌日,百僚行香,在京则双忌赐假,只忌视事坐曹如故;外郡皆如平日,笞决无禁。” |
搒笞 | 搒笞 péng chī ㄧ 搒笞 拷打。引申指折磨。《百喻经·五人买婢共使作喻》:“而此五阴,恒以生老病死无量苦恼搒笞众生。”《资治通鉴·汉文帝前五年》:“乃者,民人抵罪多者一县百数,及吏之所疑搒笞奔走者甚众。”《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五年》:“ 宋 驸马 杨镇 从子 玠节 ,家富於资,守藏吏 姚溶 窃其银,惧事觉,诬 玠节 阴与 唐 ﹝ 广 ﹞ 益 二王通,有司搒笞,诬服。” |
Copyright © 2022-2024 汉字大全www.hanz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