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夜 |
祇夜 佛教术语 佛典十二分教之一 祇夜Geya义译为应颂或重颂,是与「修多罗」长行相对的韵文,将前文经文要旨简颂一遍,或将前数经的名目连成偈语,成为录偈,方便记忆讽诵。 |
皇祇 |
皇祇 皇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huáng qí,意思是地神。也称地祇;天神与地神的并称。 |
三祇 |
三祇 三祇 “三大阿僧祇”的略语。佛教指菩萨修行成佛所经历的三个漫长阶段。阿僧祇,梵文的音译,意为旷大劫,无数长时。《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此菩萨位超十地,果满三祇;十号将圆,一生成道。” 唐 慧净 《杂言》诗:“三祇不倦陵二车,一足忘劳超九数。” 宋 王安石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词:“归依佛,弹指越三祇。” |
明祇 |
泛指神明。 |
祇重衣衫不重人 |
祇重衣衫不重人 比喻只重视外表,而不重视内容。《五灯会元·临济宗·继昌禅师》:“近来世俗多颠倒,祇重衣衫不重人。” |
祇苑 |
即祇园。 |
金祇 |
1.亦作"金祗"。 2.司秋之神。 |
祇园精舍 |
祇园精舍 祇园,或作祇苑、祇洹,是祇树给孤独园(Jetavanaana^thapin%d!asya^ra^ma)的略称,或称只陀林、逝多林、胜林。 祇园精舍,是古印度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又叫佛陀)当年传法的另一重要场所,它比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要稍晚一些。祗园精舍是佛陀在世时规模最大的精舍,是佛教史上第二栋专供佛教僧人使用的专用建筑物,也是佛教寺院的早期建筑形式。 |
僧祇粟 |
僧祇粟 僧祇粟,北魏僧祇户每年向僧官机构所交纳的谷物。据《魏书·释老志》载,僧祇户每年必需向僧曹交谷六十斛,此即称为僧祇粟。按规定,僧祇粟主要用于灾年赈济灾民及支持僧尼开展宗教活动所需。 |
苍祇 |
苍祇 cāng qí 苍祇(苍祇) 天地神祇。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谢甲仗入殿表》:“不世之服,苍祇同灼 |
祇林 |
1.即祇园。 |
祇陀 |
佛教语。梵文Jeta的音译。意译胜。相传为舍卫国波斯匿王太子名。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正梵音云'誓多'。此译为胜。波斯匿王所治城也。太子亦名胜。"后人用以泛指佛寺。 |
青祇 |
青祇 qīnɡ qí 青祇 东方之神。晋 张协 《杂诗》:“ 太昊 启东节,春郊礼青祇。” 南朝 梁 江淹 《萧太傅东耕教》:“今玄司调气,青祇伫节。” 胡之骥 注:“ 潘岳 《藉田赋》注曰:‘青,东方之色,以取发生之象。祇,地神也。’” 宋 范仲淹 《谢贺正启》:“某启,伏以青祇布职,珠纬穷天。” |
方祇 |
方祇 方祇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fāng qí,指大地。 |
僧祇户 |
僧祇户 北朝时,由专理寺院的僧官机构僧曹所管理的人户。当时佛教兴盛。百姓逃避赋役,有的削发为僧尼,有的投靠寺院为依附农民。北魏皇兴三年 (469)至承明元年(476)间,沙门统(即朝廷所设的僧官)昙曜建议,平齐户(467年北魏南侵宋青州,俘获的人民中有一部分所谓民望即地主被安置在平城,并在附近设立一个平齐郡,这些人就称为平齐户)、凉州军户(亦为北魏平定凉州后被迫迁移到代京一带的人户)和民户。有能年输谷六十斛入僧曹者,粟 |
祇树园 |
即祇园。 |
僧祇支 |
僧祇支 僧祇支,拼音为sēng qí zhī,汉语词汇,是指僧却崎。 |
颂祇 |
颂祇 颂祇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òng qí,是指用歌颂的方式祭祀地神。 |
水祇 |
水神。 |
阴祇 |
地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