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夫画 |
画家的画,文人的画。别于画院待诏﹑祗候等所作的院体画。 |
方天画戟 |
方天画戟 (古代兵器名称)方天画戟是一种古代兵器名称,因其戟杆上加彩绘装饰,又称画杆方天戟,是顶端作“井”字形的长戟。主要使用者有吕布等人。历史上,方天画戟通常是一种仪设之物,较少用于实战,不过并非不能用于实战,对使用者的要求极高。 |
画理 |
画理 绘画的原理。 明 何景明 《吴伟飞泉画图歌》:“ 吴生 跌宕得画理,潦草落笔皆可喜。” 巴金 《家》十一:“我虽然不懂画理,但是我喜欢这幅画,我觉得比她底其馀的画都好。” |
院体画 |
院体画 简称“院体”、“院画”,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 |
画时 |
画时 画时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即时;立时。出自《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 |
区画 |
区画 区画,拼音qū huà,筹划,安排。 |
锓画 |
锓画 犹锓板。 宋 叶适 《序》:“ 晟 ( 罗晟 )既锓画,馀六十卷,平生行事可一二考,岂不隐显俱得哉。” |
木画 |
以木为底,上加杂嵌以为山水﹑人物﹑花鸟等图案,谓之"木画"。 |
巴比松画派 |
巴比松画派 巴比松画派(Barbizon school)是指一群活动于1830至1880年间,在邻近枫丹白露森林的巴比松镇的法国风景画家,他们形成了一个非正式的流派,或者说是艺术家群体。他们是第一批直接对照自然写生的画家,而不是在画室中创作风景画。这种创作态度和他们的对于田园风光和人物的真实写照影响了印象主义的画风。巴比松画派的领袖人物是西奥多·卢梭(Théodore Rousseau,1812-1867)和查理·法兰斯瓦·杜比尼(Charles Franois Daubigny,1817-1878)。有 |
黑画 |
被认为内容反动的画。 |
谟画 |
谟画 谟画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mó huà ,是指谋划。 |
新印象画派 |
也称“点彩派”。19世纪末从法国印象画派发展而来。该派认为印象画派表现光色效果的方法不够严格,主张用不同的色点排列组合作画,具有镶嵌装饰画的效果,但画法机械。代表人物有修拉、西涅克等。 |
没骨画 |
没骨画 没骨画(boneless painting (mo4 gu3 hua4))为中国画的一种画法。在书法里把笔锋所过之处称为“骨”,其余部分称为“肉”,不用勾轮廓,不要打底稿,更不能放底样拓描。作画时,要求画者胸有成竹,一气呵成。 |
画廊 |
画廊 画廊,是收藏、陈列或销售美术作品的场所。16世纪,西方将搜集到的美术作品陈列于府邸的回廊,这是画廊的起源。以后,在贵族邸宅中也多有类似设置。 画廊也指彩绘的走廊;展览图画照片的走廊。 |
连环画 |
连环画 连环画又称连环图画、连环图、小人书、小书、公仔书等。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在宋朝印刷术普及后最终成型。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这一形式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是老少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 随着时代的变迁连环画进入生活的各个领域,广义的连环画可以拓展到文人画的卷轴、庙堂的壁画、民间的花纸年画、建筑中木雕和砖刻。在连环画繁荣的历史时期,人们的娱乐生活相对简单,连环画寓教于乐的方式成为许多 |
画腹 |
画腹 画腹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uà fù ,是指在腹部作画;用手指在腹部揣摹书法。 |
文人画 |
文人画 文人画(Literati painting),也称“士大夫写意画”、“士夫画”,古代艺术教育内容。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绘画。别于民间和宫廷画院的绘画。始于唐代王维。作者一般回避社会现实,多取材于山水、花木,以抒发个人“性灵”,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标榜“士气”、“逸品”,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并重视书法、文学等修养及画中意境之表达。对传统美育思想及水墨、写意等技法的发展,颇 |
点画 |
点画 点画是留学意大利设计师自创品牌,以欧洲的设计制作理念与中国绘画艺术相结合来诠释时代的优雅与智慧。 |
画外 |
画外 画外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uà wài,是指政令教化所不及之地。 |
画布 |
画布 画布:用于绘制油画的布 画布:陈明憙演唱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