谳牍 |
谳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 南皮 张副使 受长,官 河南 开归道 时,夜阅一讞牍。”《清史稿·刑法志一》:“ 高宗 临御六十年,性矜明察,每阅讞牍,必求其情罪曲当,以万变不齐之情,欲御以万变不齐之例。” |
两牍 |
两牍 两牍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liǎng dú,是指原告之诉状和被告之答辩状。 |
判牍 |
判牍 批阅公文。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咸丰季年三奸伏诛》:“是时 周文勤公 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而 肃顺 亦为户部尚书,同坐堂皇判牍。 |
讯牍 |
讯牍 词语讯牍 拼音xùndú 注音ㄒㄩㄣˋㄉㄨˊ 引证解释问候的书信。宋胡宿《谢子庄知郡启》:“遐记朋簪之旧,荐贻讯牍之华,执玩以还,感藏无斁。”宋胡宿《谢运使部中启》:“枉襃华之讯牍,敦茂悦之襟情。” |
简牍 |
简牍 简牍,中国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为未编成册之称。实际是几种东西的总称,指的是竹简、木简、竹牍和木牍。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 |
吏牍 |
吏牍 吏牍,汉语词语,读音是lì dú,指公文;官方文书。 |
札牍 |
札牍 札牍,读音是zhá dú,汉字词语,借指簿册,出自《骂尸虫文》。 |
牍尾 |
牍尾 牍尾 ,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文书的末端。 |
木牍 |
木牍 牍以木牍为多。把字写在狭长的竹片或木条上叫做竹简或木简;写在较宽的竹片或木板上叫竹牍或木牍。 |
遗牍 |
遗牍 遗牍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í dú,是指前人遗留下来的信件。 |
往牍 |
往牍 往牍,是汉语词汇,解释为犹往牒。 |
章牍 |
章牍 公文 《新唐书·王世充传》:“又诏西朝堂听寃诉,东朝堂延谏者。繇是章牍填委,观省不暇。” |
牒牍 |
牒牍 dié dú 牒牍(牒牍) 公文。 汉 王充 《论衡·超奇》:“夫鸿儒希有,而文人比然;将相长吏,安可不贵?岂徒用其才力,游文于牒牍哉?” |
援牍 |
援牍 援牍,拼音是yuán dú,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执简。谓写作。 |
尺牍 |
尺牍 尺牍是一个词语,读音为chǐ dú,指古人用于书写的长一尺的木简;信札,书信;文辞或者墨迹,字迹。木牍的规格据记载有几种,但多长一尺左右,故有“尺牍”之称,多用于书法、绘画。在纸张发明之前,用竹木或帛,制成尺把长的版面,用以书写记事,叙情表意,传递消息,因此有尺素、尺函、尺牍、尺鲤、尺笺、尺翰、尺书等多种称谓,其中以尺牍用的最早也最多,故成为信件的代称。 |
留牍 |
留牍 liú dú (留牍) 积压文案。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武亿》:“赐同进士出身,以知县用。辛亥,选 山东 博山县 ,讼无留牍,祷雨即降。” |
谬牍 |
谬牍 miù dú 谬牍(谬牍) 谓错误地记载。 南朝 梁 江淹 《萧领军让司空并敦劝启》:“国勋必书,史不谬牍。” |
书牍 |
书牍 书牍,汉语词汇。 拼音:shū dú 释义:简牍书信之类的总称。 |
让牍 |
让牍 让牍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ràng dú ,意思是让表。 |
玉牍 |
玉牍 玉牍是汉语词汇,读音yùdú,指玉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