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解释 |
---|---|
烽燧 | 烽燧 烽燧也称烽火台、烽台、烟墩、烟火台。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叫烽,夜晚放火叫燧,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
烽戍 | 1.设置烽燧,驻兵防守之处。 |
烽堡 | 烽堡 fēng pù 犹烽堠。《新唐书·张献甫传》:“断山,浚堑,选巖要地筑烽堡。” |
沈烽静柝 | 沈烽静柝【解释】亦作“沉烽靜柝”。烽火熄灭,柝声寂静。喻边疆无战事。 唐玄宗 《明堂乐章·舒和》:“偃武修文九圍泰,沈烽静柝八荒寧。”一本作“沉烽静柝”。 |
马烽 | |
寇烽 | 寇烽 寇烽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kòu fēng,意思为古时报警烽火之一。 |
连烽 | 连烽 拼音:lián fēng 注音: [引证解释] 1. 连延的烽燧。 北周 庾信 《同卢记室从军》诗:“连烽对岭度,嘶马隔河闻。” 2. 喻战事。 清 徐旭丹 《兵船行》:“一朝连烽迷海道,帆樯如山倏然倒。” |
烟烽 | 烟烽 烟烽,拼音是yān fēng ,是汉语词汇,解释为烽烟。指战火。 |
烽警 | 烽警 报警的烽火,亦借指战乱。 |
烽子 | 烽子 烽子,烽火台所设担任望视敌情动静的员丁。唐代《烽式》规定,每个烽火台有烽子5入,负责视望,一入主送符牒。烽子一般由戍卒担任,或当地居民轮番上烽。 |
烽堠 | 烽堠 烽堠又称墩堠、瞭望台、瞭望塔、望楼、监视塔、烽火台,是高耸而可以供人瞭望周围环境的塔楼式建筑。 中国明代墩堠备有草材(作用如烽火台)、大铳、黑旗、白旗、灯笼等等。 |
烽爟 | 烽爟 烽火 南朝 陈 沈炯 《武侯庙碑铭》:“塞垣萧条,烽爟灭焰。” 前蜀 杜光庭 《皇帝于龙兴观醮玉局仙词》:“烽爟不飞於四境,沴瘥无挠於兆人。” |
夕烽 | 夕烽 夕烽:夕烽词语解释 夕烽:唐代杜甫诗词 夕烽 (夕烽词语解释)夕烽,汉语拼音xī fēng ,意思是边塞烽烟,在傍晚点燃,以报平安。 |
传烽 | 传烽 传烽,古文词语,释义:点燃烽火,逐站相传。 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 |
烽火台 | 烽火台 烽火台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墩台。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系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
烽旆 | 烽火和战旗。借指兵事。 |
桔槔烽 | 桔槔烽 jú ɡāo fēnɡ 1.《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裴骃集解引文颖曰:作高木橹,橹上作桔槔,桔槔头兜零,以薪置其中,谓之烽。常低之,有寇即火然举之以相告。后因称烽火台为桔槔烽。 |
烽烟 | 烽烟 (词语解释)烽烟,汉语词汇。 拼音:fēng yān 释义:火台报警之烟,指战争。 出自《东周列国志》第二回 |
贼烽 | 贼烽 贼寇进犯的战火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奇逢旧侣》:“竟相从,他出门投主我无人共,谁料 咸阳 起贼烽。” 明 边大绶 《虎口馀生记》:“余十一月自 泽 归里,捻指逾岁,贼烽已逼 晋 而东。” 清 吴大澄 《愙斋日记·咸丰十一年》:“连日贼烽甚紧, 青浦 一股,窜扰 泗泾 ,蔓延至于 真如 、 大场 。” |
乱烽 | 乱烽 古时用烽火报警的三种信号之一。《墨子·杂守》:“寇烽、惊烽、乱烽,传火以次应之,至主国至。” 孙诒让 间诂:“言举烽有此三等,以为缓急之辨。” |
Copyright © 2022-2024 汉字大全www.hanz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