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折 |
漕折 漕折 指漕粮改折银钞收纳。明正统元年规定,田赋自起运兑军外,其余可折收钱钞,粮四石折银一两。见《明史.食货志二》。 |
漕卒 |
漕卒 漕卒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áo zú,是指运漕粮的士兵。 |
漕务 |
漕务 漕务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áo wù,是指有关漕运的事务。 |
漕转 |
漕转 漕转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cáo zhuǎn,意思是古代对水运和车运的称谓。 |
钱漕 |
钱漕 。因税米多漕运至京,故称。《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如今东南各省……均系财赋之区,钱粮釐税,岁入以数千万计。然而钱漕有积欠,釐金有中饱。”参见“ 钱粮 ”。 |
漕魁 |
漕魁 【解释】:漕试第一名。 【出处】: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李梦庚》:“今岁漕魁,乃梦庚之子也。” |
海漕 |
海漕 海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ǎi cáo,是指海运。古时指从海道运输粮食。 |
漕计 |
漕计 漕计(cáo jì) 指漕运总量。 宋 叶适 《中奉大夫直龙图阁司农卿林公墓志铭》:“免 赣州 科罚,罢 龙南 、 安远 折变,减 兴国 、 淮 衣绢, 南安 圣节银,及水潦州县窠名之在漕司者皆除之,岁损数万,而漕计犹增于旧。” |
漕平 |
漕平 漕平,旧时征收漕银的衡量标准。历代征收的漕粮,到清代改征白银。此衡量标准后为民间采用,但各地标准不一。 |
漕程 |
漕程 漕程,cáo chéng,指漕粮运输一日的行程。参阅清顾炎武《日知录.漕程》。 |
漕庾 |
漕庾 《战国策·魏策一》:“粟粮漕庾,不下十万。” 鲍彪 注:“漕,水运。庾,水漕仓。” |
漕国 |
西域古国名。约在今苏联中亚撒马尔罕西北。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一作"劫布呾那",当为*kapūt?n(Gubdan)/Kebud对音。 |
漕仓 |
漕仓 漕仓(cáo cānɡ) 存放漕米的仓库。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浙江乌程归安县乡民抗漕》:“乡民鸣锣纠众,阻纳漕粮,并张贴传单,约期聚集入城,捣毁漕仓官署。” |
漕艘 |
漕艘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河漕·徐州》:“宜仍遣漕艘之半,分行其中,以防意外之梗。”明 孔贞运《明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墓志铭》:“时虏尽有南卫,布帆草筏,常出没于长山、旅顺间,漕艘贾舶多为所梗。”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若漕艘不至京师,米价翔贵,於事体未便。”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六:“居数年,或荐之漕艘,授童子读,遂至京师,考取供事。” |
南漕 |
南漕 南漕,拼音是nán cáo,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南粮。 |
漕赋 |
漕赋 漕赋,拼音是cáo fù,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旧时的漕粮赋税。 |
漕试 |
漕试 漕试是汉语词汇, 拼音是cáo shì, 释义:指贡举考试方式之一。 |
漕耗 |
漕耗 漕耗,拼音是cáo hào,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于漕粮正税外向农民加收的折耗。 |
漕司 |
漕司 又称转运使。宋代官职。赵匡胤分全国行政区为十三道,设置诸道转运使以总财赋;赵匡义又分全国为十五路,并强化职责,“经济挂帅”,以边防、盗贼、刑讼、金谷、按廉之任,悉皆委于转运使。到了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已增加到二十四路。所设衙门转运司亦称“漕司”,由此可见漕运职司之重。 |
漕运 |
漕运 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措施。用今天的话来说,它就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运,多用车载(山路或用人畜驮运),故又合称“转漕”或“漕辇”。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这种粮食称漕粮,漕粮的运输称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