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汛 |
对汛 对汛,是汉语词汇,旧谓两国或两个地区在交界处各自派兵巡防。 |
汛期 |
汛期 汛期是一个水利名词,是指河水在一年中有规律显著上涨的时期。“汛”就是水盛的样子,“汛期”就是河流水盛的时期,汛期不等于水灾,但是水灾一般都在汛期。 |
雨汛 |
雨汛 雨汛是汉语词语,拼音yǔ xùn,意思是多雨的季节。 |
桃花汛 |
桃花汛 “桃花汛”是指每年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黄河上游冰凌消融形成春汛。当其流至下游时,由于恰逢沿岸山桃花盛开,故被称为“桃花汛”。 |
汛兵 |
汛兵 汛兵 : xùn bīnɡ 汛地的士兵。 防汛的士兵。 |
凌汛 |
凌汛 凌汛,由于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有时冰凌聚集,形成冰塞或冰坝,大幅度地抬高水位,轻则漫滩,重则决堤成灾。 |
塘汛 |
塘汛 塘汛,táng xùn,泛指关卡,出自《清史稿·食货志一》 |
秋汛 |
秋汛 发生在秋季,从立秋到霜降这段时间,由于秋雨连绵而发生的江河涨水现象。 |
桃汛 |
桃汛 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控制,降水和水文现象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汉代人说:“来春桃华水盛,必羡溢”,在伏秋大汛之外,又提出桃汛的概念。到了北宋年间,人们已经对全年12个月里的黄河水汛涨落有形象的命名和成因的描述。 |
汛情 |
汛情 xnqng[flood] 洪汛期水位涨落的状况 |
冬汛 |
冬汛 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河流有冬汛,即说明当地河流在冬季水量补给增加,流量增大,形成一个汛期。这种河流所在地一般在冬雨型气候期内,如地中海气候区内,其河流汛期在冬春季,可以说是冬汛。 |
春汛 |
春汛 春季, 气候转暖,流域上的季节性积雪融化、河冰解冻或春雨,引起河水上涨,称春汛。 |
渔汛 |
渔汛 海洋渔业中指某种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在某一水域高度密集,有利于大量捕捞的时期。因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由于生理、遗传以及外界环境因素,形成有规律的产卵、洄游、密集滞留而形成。以其出现的季节不同,有春汛、冬汛之分。 |
三汛 |
三汛 三汛是汉语词汇,读音sān xùn,指春、夏、秋三季的涨水期。 |
潮汛 |
潮汛 定期上涨的潮水。 受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地球上的海水,每昼夜涨落2次。上涨时,就是潮。每逢阴历初一、月半,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引力大,就会涨大潮,称为潮汛。 |
汛弁 |
汛弁 汛弁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xùn biàn,基本意思是指汛地官兵。 |
汛逐 |
汛逐 汛逐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ùn zhú,是指清扫驱除。 |
营汛 |
1.军队戍防地。 2.指戍防军队。 |
鱼汛 |
鱼汛 鱼汛也叫鱼期。某些鱼类成群地﹑大量地出现于水面的时期,可趁此集中捕鱼。在某一水域某种经济鱼类或其他水生经济动物,高度集中适于捕捞的时期。按鱼类集中程度和时间二分的有初汛(头汛)、旺汛(二汛)和末汛(三汛);按季节和鱼的种类区分,有春汛、冬汛、小黄鱼汛、带鱼汛等。 |
海汛 |
海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