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橹 |
鸣橹 亦作“ 鸣艣 ”。摇橹声。借指船行。 宋 王安石 《题朱郎中白都庄》诗:“藜杖听鸣艣,篮舆看种田。” 宋 范成大 《倪文举奉常将归东林》诗:“相过得得款溪门,雪夜前村听鸣橹。” 宋 陆游 《航海》诗:“趁潮乱鸣艣,过碛细扶柁。” 明 刘基 《彭泽阻风》诗:“不寐残缸犹闪灭,动情鸣橹数哑讴。” |
干橹 |
干橹 干橹是汉语词语,读音为gān lǔ,意思是指武器。 |
楼橹 |
楼橹 lóulǔ [a movable wooden watchtower] 守城或攻城用的高台战具。 |
樯橹 |
樯橹 樯,桅杆或借指战船;橹,船橹,放置于船尾的划水工具。樯橹就是指船只、战船。 |
橹声 |
橹声 橹声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lǔ shēng,是指摇橹声。 |
门橹 |
门橹 城门上的望楼。 《宋书·沉庆之传》:“﹝ 庆之 ﹞缘险筑重城,施门橹甚峻。” |
橹楯 |
橹楯 橹楯,一种古代发明的仿生鱼尾,安装在船尾,左右摆动可使舟船像鱼儿摆尾那样前进。 |
冲橹 |
冲橹 拼音:chōng lǔ 注音:ㄔㄨㄙ ㄌㄨˇ 冲车和高巢车。亦泛指战车。《战国策·齐策五》:“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冲橹。” 鲍彪 注:“冲,陷阵车。” 吴师道 补正:“城上露屋为橹,战阵高巢车亦为橹,此与冲并言,亦车也。”《南史·宋纪上·武帝》:“冲橹四临,万雉俱溃,拓土三千,申威龙漠。” |
漂橹 |
漂橹 漂橹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piāo lǔ,意思是血流浮起大盾牌。形容杀伤极多。 |
犀橹 |
犀橹 犀橹是汉语词语,拼音xī lǔ ,释义为坚固的大盾牌。 |
戈橹 |
戈橹 戈橹,读音为gē lǔ,是一个汉语词语,犹戈船。 |
橹巢 |
橹巢 橹巢,读作lǔ cháo,汉语词语,是指上古人类的居处。 |
橹罟子 |
橹罟子 橹罟子,中药名。为露兜树科植物露兜树(Pandanus tectorius Soland.)的核果。秋季采摘成熟果实,将小核果分开,晒干。喜生于村旁、路边、山谷、溪边及滨海地区。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味辛、淡,性凉,归肾、脾、肝、胃经,具有补脾益血、行气止痛、化痰利湿、明目、开心、益志、宽痞、解酒毒、制伏亢阳、扶持衰土的功效,常用于痢疾、胃痛、咳嗽、疝气、睾丸炎、痔疮、小便不利、目生翳障、酒后发渴 |
柔橹 |
柔橹 柔橹,汉语词语,拼音是róu lǔ,释义是操橹轻摇,亦指船桨轻划之声。 |
篙橹 |
篙橹 篙橹(篙橹|篙艣) 撑船摇船的工具。 元 王恽 《挽漕篇》:“先须括流沙,推挽代篙艣。” 元 李存 《赠胡巡检民》诗:“波涛随地有,切莫倦篙橹。”《剪灯新话·鉴湖夜泛记》:“常乘一叶小舟,不施篙艣,风帆浪檝,任其所之。” |
橹艩 |
船上用以承橹的部位。 |
橹人 |
船工。 |
橹子 |
橹子 橹子,读音 lǔ zǐ,汉语词语,方言。指手枪。 |
棠橹 |
棠橹 táng lǔ 棠橹(棠橹) 舟名。《类说》卷六引《海物异名记·海鸥棠橹》:“ 越 人水战,凌波赴敌则有‘海鸥’,舟名也,又曰‘穿行鱼’。流浴波不溺则有‘棠橹’,如棠不沉也。” |
橹轮 |
橹轮 橹轮(lǔ lún) 蒙以皮甲的高大车轮。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郡国繇吏素桑楺,偶车橹轮。” 马非百 注:“橹轮,高大的车轮而蒙之以皮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