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解释 |
---|---|
虎柝 | 虎柝 虎柝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旧时警夜报更时所敲的梆子,其形似虎。 |
宵柝 | 宵柝 宵柝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xiāo tuò,出自《马嵬》诗之二,解释巡夜的梆声。 |
重門擊柝 | 【解释】柝:打更用的梆子。设置重重门户,并派更夫巡夜。指严加戒备,以防不测。【出处】《周易·系辞下》:“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示例】若非高岸峻防,~,虽有盛德,曷观成功? ◎唐·吕温《三受降城碑铭序》【近义词】戒备森严【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戒备森严 |
里柝 | 里柝 里柝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lǐ tuò,是指乡里巡查警戒人员。 |
寒柝 | 寒柝 寒柝(hán tuò) 寒夜打更的木梆声。 唐 顾云 《投西边节度使启》:“夷落无喧,干戈尽偃,边烽息焰,寒柝沉声。” 唐 欧阳詹 《除夜长安客舍》诗:“虚牖传寒柝,孤灯照绝编。”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五:“野店残灯随梦息,荒村寒柝点更譌。” |
金柝 | 金柝 金柝(jīntuò)即刁斗,三足一柄,白天用以烧饭,夜晚用以打更。 |
偃柝 | 偃柝 偃柝,打更的梆子藏而不用,表示世道太平,无须警戒。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序》:“农商野庐,边城偃柝。” |
严柝 | 严柝 yán tuò 严柝(严柝) 戒夜的更柝。柝,打更用的梆子。 宋 梅尧臣 《周仲章通判润州》诗:“况逢休明时,秋堞罢严柝。” |
警柝 | 警柝 警夜时敲击以报更的木梆。 唐 苏颋 《奉和圣制登太行山中言志应制》:“晓巖中警柝,春事下蒐田。” 宋 彭龟年 《寿张京尹》诗:“三年尹王都,警柝清夜眠。” 明 梁储 《劝止临幸疏》:“而直庐拱卫官军万馀,警柝之声,夜以达旦。” |
鸣柝 | 鸣柝 鸣柝,是汉语词汇, 拼音是míng tuò 解释为敲击梆子使发声。 |
柝汲 | 柝汲 柝汲 巡夜和汲水。泛指劳作。 清 唐甄“令不行于仆,则柝汲不勤。” |
边柝 | 边柝 边地军营巡夜打更的梆子声 唐 孙逖 《为宰相贺破吐蕃并庆云见表》:“永罢边柝,遂清虏庭。” 宋 司马光 《送瀛州签判苏秘丞》诗:“投壶边柝静,倚马檄书成。” 清 徐昂发 《经广武城》诗:“夜眠朝射猎,边柝寝不惊。” |
柝柝 | 柝柝 柝柝 象声词。 潘漠华 诗:“夜梆柝柝地响了,我心潮微微地掀涌。” |
鼓柝 | 鼓柝 gǔ tuò 鼓柝 (1).击柝。柝,巡夜报更的木梆。《山海经·北山经》:“有蛇名曰长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 郭璞 注:“如人行夜,敲木柝声。” (2).鼓声和柝声。《宋史·王友直传》:“ 金 兵驻 黄山 ,鼓柝相闻,益整暇自持。” |
霜柝 | 霜柝 霜柝是汉语词汇,读音是shuāngtuò,指霜夜的击柝声。 |
关柝 | 关柝 关柝是一个汉语词语, 拼音是guān tuò, 是指守门打更。 |
城柝 | 1.城上巡夜敲的木梆。 2.借指防范。 |
抱關擊柝 | 【解释】柝:木梆;抱关:守关;击柝:打更巡夜。守关巡夜的人。比喻职位卑下。【出处】《孟子·万章下》:“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柝。”【示例】宜乎辞尊而居卑,辞富而居贫,若~者可也。 ◎唐·韩愈《争臣论》【语法】联合式;作宾语;指打更的人 |
铃柝 | 铃柝 铃柝 【注音】:líng tuò 【释义】:1.巡逻﹑报警用的铜铃﹑木梆等响器。 2.借指巡逻﹑警卫。 3.摇铃击柝。 4.犹号令﹑纪律。 |
柝击 | 柝击 柝击,汉语词语,拼音是tuò jī,释义是指击柝巡夜,出自《札李道》。 |
Copyright © 2022-2024 汉字大全www.hanz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