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丝 |
柘丝 柘丝为柘城特产之一,从古至今一直畅销国内外。汉代襄邑县(睢县)是全国丝织工业中心,供应宫廷服装用料,其原料就是柘县(柘城县)供应的。从汉朝的丝绸之路,到现在的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柘丝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柘丝具有色泽鲜艳,线度细匀,拉力强度大等特点。 |
柘袍 |
柘袍 赤黄色的袍子。唐以来,始为帝王常服。 |
柘枝舞 |
柘枝舞 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著名健舞。来自西域的石国,石国又名柘枝,唐卢肇《湖南观双柘枝舞赋》中,有古也郅支之伎,今也柘枝之名句。郅支为西域古城名,在今中亚江布林一带。 |
柘杓 |
柘杓 柘杓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è sháo,是指用柘木制的杓子。 |
柘弓 |
柘弓 拼音:zhè gōng 注音:ㄓㄜˋ ㄍㄨㄙ [引证解释] 柘木做的弓。柘树枝长而坚,宜作弓。《太平御览》卷九五八引 汉 应劭 《风俗通》:“柘材为弓,弹而放快。” 北周 庾信 《春赋》:“金鞍始被,柘弓新张。” |
柘馆 |
柘馆 柘馆,拼音是zhè guǎn,汉语词语,释义是内宫。 |
柘花 |
柘花 柘花,读作zhè huā,汉语词语,是指山矾的别名。 |
柘杵 |
柘杵 拼音:zhè chǔ 注音: [引证解释] 用柘木制的杵。 汉 刘向 《说苑·权谋》:“歖日之役者,有执柘杵而上视者,意其是邪?” |
柘黄 |
柘黄 柘黄,传统色彩名,也指染料。其来源于柘木。 |
柘火 |
柘火 柘火出处《周礼.夏官.司爟》,释义季夏的火星 |
柘蚕 |
柘蚕 zhè cán 柘蚕(柘蚕) 1. 用柘叶饲养的蚕。 元 袁桷 《舟中杂书》诗之四:“春洲芦鴈少,晓户柘蚕匀。”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蚕》:“今之柘蚕与桑蚕并育。” 2. 指柘蚕丝。《太平御览》卷八二五引 南朝 宋 刘缉之 《永嘉郡记》:“柘蚕,四月初绩。” |
柘叶 |
柘叶 柘叶,读音为zhè yè,汉语词语,意思是指柘树叶。可饲蚕。 |
柘枝引 |
柘枝引 柘枝引,词牌名,定格为单调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韵,以《乐府诗集》无名氏词《柘枝引·将军奉命即须行》为代表。另有卢前词《柘枝引·咏大场二首》等代表作品。 |
柘浆 |
柘浆 zhè jiāng 柘浆(柘浆) 甘蔗汁。柘,通“ 蔗 ”。《楚辞·招魂》:“胹鳖炮羔,有柘浆些。”《汉书·礼乐志》:“百末旨酒布兰生,泰尊柘浆析朝酲。”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柘浆,取甘柘汁以为饮也。” 宋 朱熹 《食梨》诗:“卢橘谩劳夸夏熟,柘浆未许析朝酲。” |
柘黄衫 |
柘黄衫 柘黄衫 即柘黄袍。 唐 元稹 《酬李甫见赠》诗之四:“曾经绰立侍丹墀,绽蕊宫花拂面枝。雉尾扇开朝日出,柘黄衫对碧霄垂。”参见“ 柘黄袍 ”。 |
柘舞 |
柘舞 【拼音】zhè wǔ 【注音】zhè wǔ 【条目】柘舞 【引证解释】即柘枝舞。 清 黄景仁 《感旧杂诗》之三:“柘舞平康旧擅名,独将青眼到书生。”参见“ 柘枝舞 ”。 |
柘冈 |
柘冈 zhè ɡānɡ 山名。在今江西省金溪县西,与临川县灵谷山相接,旧有宋王安石读书堂。 |
柘枝颠 |
柘枝颠 柘枝颠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zhè zhī diān,谓酷爱柘枝舞者。指宋寇准。 |
柘桥 |
柘桥 柘桥是汉语词语,解释为用柘树压枝形成的天然鞍桥。 |
柘枝队 |
宋时柘枝舞的大型舞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