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缺唾壶 |
见“敲残玉唾 ”。 |
敲牙 |
敲牙 敲牙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qiāo yá,形容受冷后上下牙抖动相碰。 |
敲竹竿 |
见"敲钉锤"。 |
敲搕 |
敲搕 qiāo kē 敲搕 (1).犹推敲,琢磨。《朱子语类》卷十四:“吾儒与 老 庄 学皆无传,惟有释氏常有人,盖他一切办得不说,都待别人自去敲搕,自有箇通透处。”一本作“ 敲磕 ”。 (2).犹敲诈。《新华日报》1943.2.17:“利用职位的便利私自营商,固然应该严禁;但滥用职权,或以此作为敲搕的工具,尤应倍加惩戒。” |
敲丝 |
敲丝 指银锭。古代银锭上都敲印着圆丝纹,故称。《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九妈 ﹞带笑而言道:‘那要许多!只要得十两敲丝。其他东道杂费,不在其内。’” |
敲冰纸 |
敲冰纸 纸名。浙江剡溪所出。剡水清洁,山多藤楮。相传以敲冰时取冬水所制,最为精美,故名。 |
乱棒胡敲 |
乱施刑罚,胡乱敲打。 |
敲骨剝髓 |
【解释】犹敲骨吸髓。比喻剥削压榨极其残酷。【出处】《封神演义》第二九回:“未闻有身为大臣逢君之恶,蛊惑天子,残虐万民,假天子之命,敲骨剥髓,尽民之力肥润私家,陷君不义,忍心丧节,如令兄者。” |
敲骨取髓 |
敲骨取髓【解释】敲碎骨头,取出骨髓。①禅宗用语,意指为了求道而不惜自残身体。②比喻残酷地剥削。亦作“敲骨吸髓”、“刮骨吸髓”、“敲脂吸髓”、“槌骨沥髓”、“吸髓吮脂” |
敲扑 |
敲扑 古代鞭打犯人的刑具,短曰敲(木杖),长曰扑。亦指敲打鞭笞。敲敲,读 qiāo ,意为打,击;扑,读 pū意为 轻打。 |
敲石 |
敲石 qiāo shí ㄑㄧㄠ ㄕㄧˊ 敲石 (1).敲击火石以取火。 唐 韦应物 《送孙徵赴云中》诗:“敲石军中传夜火,斧冰河畔汲朝浆。” 明 高启 《渡浙江宿西兴民家》诗:“望林投人家,炊黍旋敲石。” (2).喻时光短促。 宋 苏轼 《二公再和亦再答之》:“光阴等敲石,过眼不容玩。” |
敲菱壳 |
敲菱壳 qiāo líng ké 敲菱壳 方言。以地产卖于人,过若干时间要求加价称“找价”,屡找不已称“敲菱壳”。 刘半农 《瓦釜集》第十三歌:“我勿敲他菱壳末,也要找找价。”原注:“以地产卖于人,越若干时复要求加价曰找价;屡找不已,曰敲菱壳。” |
碎打零敲 |
谓以零零碎碎、断断续续的方式进行或处理。多比喻处事或行动时断时续、不成系统。也指不断折磨人。 |
敲比 |
敲比 杖击威逼 《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 武城 县官﹞深悔如此荒年,将百姓下狠的敲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 仇大娘 ﹞既归,邑宰奉令敲比,於是故产尽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太原狱》:“乃命匠多备手械,以备敲比。” |
敲釘鎚 |
亦作"敲钉锤"。亦作"敲竹竿"。 |
敲钉锤 |
亦作"敲钉锤"。亦作"敲竹竿"。 |
敲朴 |
敲朴 ' |
敲火 |
敲火 敲火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qiāo huǒ,意思是敲击火石以取火。 |
敲掉 |
消灭;毁灭。 |
敲鑼擊鼓 |
辞典解释敲锣击鼓qiāo luó jí gǔ 敲打锣鼓。多用于民间游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十二月》:「自入此月,即有贫者三数人为一火,装妇人神鬼,敲锣击鼓,巡门乞钱,俗呼为打夜胡,亦驱祟之道也。」也作「敲锣打鼓」。 形容大肆宣扬。如:「这么一点小事,又何必敲锣击鼓,弄得人尽皆知。」也作「敲锣打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