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解释 |
---|---|
捻著鼻子 | 辞典解释捻著鼻子niē zhe bí zi 勉强承受,忍气吞声,不情愿却又不敢表示。《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朝奉带著舵工到汤少爷船上磕头,谢了说情的恩,捻著鼻子,回船去了。」也作「捏著鼻子」。 |
吃醋捻酸 | 亦作“吃醋撚酸 ”。同“吃醋拈酸 ”。 |
捻子 | 捻子 niǎnzi(1) [spill]∶用来点灯、点烟斗、点火的小纸、棉捻纸捻子(2) [wick]∶经捻或纺在一起的一束纤维,常用棉纱做,利用毛细作用吸油燃烧 |
一捻红 | 一捻红 “一捻红”是洛阳牡丹中的古老品种。在它那浅红色的花朵上,常有深红的一点,好像是认在花瓣花叶上用指头轻轻捻了一下似的。 |
捻捻转 | 捻捻转 捻捻转是汉语词汇,读音niǎn niǎn zhuàn,解释为儿童玩具。 |
火纸捻儿 | 火纸捻儿 火纸捻儿是点火用的细长纸卷。也称火煤子。相声《怯跟班》:“﹝三儿﹞把烟袋嘴递到曾九口里,这头燃了火纸捻儿给点烟。” |
火捻 | 火捻 (-儿)1.同“火煤”。2.用纸裹火硝等做成的引火的东西。 |
倒捻子 | 常绿小乔木,可用以染色。亦写作"倒捻子"。 |
捻军 | |
蜡捻 | 蜡捻 là niǎn 蜡捻(蜡捻) 蜡烛。 元 袁桷 《马伯庸拟李商隐无题次韵》之四:“蜡捻化生秋夕赐,翠标叠胜岁华移。” |
杨妃一捻红 | 杨妃一捻红 杨妃一捻红,拼音yáng fēi yī niǎn hóng,是一种牡丹花品种名。 |
捻接 | 捻接 捻接 拼音: 解释: 1. 将(两根绳子或一根绳子的)两个部分连结在一起。 |
飞捻 | 飞捻 犹飞步 词语分开解释:飞 : 飞 (飞) fēi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飞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飞跃? 捻 : 捻 niǎn 用手指搓转(zhu刵 ):捻麻绳。 搓成的条状物:灯捻儿。 捻 niē 古同“捏”,用拇指和其 |
捻匪 | 辞典解释捻匪niǎn fěi 清代咸丰、同治年间(西元 1852~1868)活动于北方的盗匪。原为安徽、河南、山东一带的乡民,为了驱疫避灾,点燃油纸捻玩龙戏,称之为「捻」,参加的多为游手好闲、不事生产的地痞无赖,后来愈聚愈多,遂成股匪,而横行乡里,为害甚大。 也称为「捻子」。 |
一捻 | 一捻 一捻,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ī niǎn,指一点点,可捻在手指间。形容小或纤细。 |
捻度 | 捻度 捻度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niǎn dù,是指绳线强度的每英寸线所绕的圈数。在单位长度的纱中,纤维所捻成的回旋数,纱的强度主要由捻度决定,一般捻度大强度也大。 |
硬捻 | 硬捻 绳股捻得很紧的一种捻法 为了增大坚固性和耐磨性而把 |
响捻子 | 响捻子 响捻子是汉语词语,拼音xiǎng niǎn zǐ,释义为清代农民军“捻子”首领的称谓。 |
药捻儿 | 药捻儿 词语简介 1. [twist thread for firecracker]∶内装火药用来点燃火药的引信 2. [ slender roll or medicated paper or gauze ]∶药捻子,带药的纸捻或纱布条,外科治疗时放入伤口或疮口内 |
捻转儿 | 捻转儿 niǎn zhuàn ér 捻转儿 捻转儿 niǎnzhuànr [teetotum] 写有字母、用作升官图、登山图等游戏的以决定参与者得分多少、进行游戏的小陀螺 |
Copyright © 2022-2024 汉字大全www.hanz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