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脚 |
捧脚 捧脚 : pěnɡ jiǎo 1.《隋书.王劭传》:﹝隋文帝﹞梦欲上高山而不能得,崔彭捧脚,李盛扶肘得上。 后多指奉承谄媚。 |
捧日 |
捧日 捧日,汉语词语, 拼音:pěnɡ rì 释义:用于比喻忠心辅佐帝王。 |
捧袂 |
捧袂 捧袂,读音是pěng mèi,汉语词汇,解释为拱手。 |
撰杖捧屦 |
撰杖捧屦 谓侍奉长者。语本《礼记.曲礼上》: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履﹐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陈澔集说:气乏则欠,体疲则伸;撰,犹持也。此四者皆厌倦之容,恐妨君子就安,故请退。本谓长者坐久而持杖履﹐有厌倦起行之意。 |
捧心 |
捧心 捧心,1.相传春秋时美女西施有心痛病,经常捧心而颦(皱着眉头)。邻居有丑女认为西施这个姿态很美,也学着捧心皱眉,反而显得更丑,大家见了都避开她。见《庄子.天运》。后因以捧心喻拙劣的模仿。 |
捧场 |
捧场 捧场,原指特意到剧场去赞赏戏曲演员表演,今泛指特意到场对别人的某种活动表示支持、助兴,或对别人的某种活动说赞扬的话。为中性词。 |
捧读 |
捧读 捧读,读音pěngdú,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敬辞。 |
捧托 |
捧托 pěngtuō[hold up with both hands] 用两掌托住她捧托着一块生日蛋糕,乐哈哈地走进房间 |
捧臭脚 |
捧臭脚 捧臭脚,1、明知被捧方是错的(脚是臭的),也要千方百计说成对的。例如:管桦 《竹》:“有的官看皇帝眼色办事,明知道皇帝错了,他却溜须拍马,捧臭脚,一个劲儿地奉承:‘万岁圣明!万岁圣明!’”和绅就是个典型的捧臭脚的主儿。2、明知被捧方的本领不怎么样(脚是臭的),还要推崇叫好。例如:一个不知名角儿出场,水袖还没抖开,台下喝彩暴起,直掀屋顶。旧时俗话称之为“ 捧臭脚”,意为专门为戏子捧场。如今叫“托儿”, |
捧手 |
拱手。表示敬意。 |
捧哏 |
捧哏 捧哏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én,指滑稽,逗人发笑的话或表情。曲艺名词。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乙”。又称“量活儿的”。 |
撰杖捧履 |
谓侍奉长者。语本《礼记•曲礼上》:“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履,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 |
呵脬捧卵 |
犹呵卵。 |
捧足 |
捧足 捧足,汉语词汇。 拼音:pěng zú 释义:1、簇拥其足。2.指捧托其足,以示敬意。 |
捧土 |
捧土 东汉初,朱浮为大将军幽州牧,负责讨定北边。渔阳太守抗命,朱浮写信给他说:今天下几里,列郡几城,奈何以区区渔阳而结怨天子,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见《后汉书.朱浮传》。后以捧土喻不自量力,或反用其意。 |
金人捧露盘 |
金人捧露盘 金人捧露盘,词牌名,又名“金人捧玉盘”“铜人捧露盘”“铜人捧露盘引”“上丹霄”“上西平”“上西平曲”“西平曲”“天宁乐”“凌欹”“上平西”“上平曲”“上平南”“芦花雪”。以高观国《金人捧露盘·梅花》为正体,双调七十九字,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九句四平韵。另有双调七十九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九句四平韵;双调七十八字,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九句四平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高观国《金人捧露盘·水仙花》、 |
吹捧 |
吹捧 吹捧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吹嘘捧场。出自 《长官意志》。 |
捧上天 |
捧上天 pěng shng tiān[extol] 过度颂扬;过高估计,吹捧 |
捧日营 |
捧日营 拼音:pěng rì yíng 注音: 解释:唐 宋 时代侍卫皇宫的军队名称。 出处:宋 李元纲 《厚德录》:“﹝ 王达 ﹞应募为兵,以选入捧日营凡十馀年。”《水浒传》第七九回:“﹝ 杨太尉 ﹞於御营司选拨二将,就於龙猛、虎翼、捧日、忠义四营内各选精兵五百,共计二千,跟随两箇上将去助 高太尉 杀贼。”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军伍名额·捧日》。 |
捧靴 |
捧靴 捧靴,汉语词语,读音为pěnɡ xuē,意思为不让人走,后用为挽留清廉地方官的典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