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挛 |
绵挛 mián luán 绵挛(绵挛) 犹牵制。《后汉书·张衡传》:“毋绵挛以涬己兮,思百忧以自疢。” 李贤 注:“绵挛,犹牵制也。” |
拳挛 |
拳挛 拳挛,读作quán luán,汉语词语,是指郁结不舒,也指屈曲不伸。 |
胝挛 |
胝挛 zhī luán ㄓㄧ ㄌㄨㄢˊ 胝挛 皮肉生茧,手足拳曲。形容艰辛困苦的境遇。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及夫为计不良,困於沟渎者十年矣。苟有舒其胝挛,置之趋走者,又安敢爱气力,吝心髓於 和 扁 耶?”一本作“ 胼挛 ”。 |
拘挛 |
拘挛 拘挛,指筋骨拘急挛缩,肢节屈伸不利。参“拘挛”。《灵枢·邪客》:“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痀挛也。” |
挛卧 |
挛卧 挛卧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uán wò,意思是蜷曲而卧。 |
痉挛 |
痉挛 痉挛是指肌肉突然做不随意挛缩,俗称抽筋,会令患者突感剧痛,肌肉动作不协调。 |
挛格 |
挛格 挛格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uán gé ,意思是捆缚,束缚。 |
牵挛 |
牵挛 牵挛是汉语词汇,解释为系恋、牵挂、拘谨、拘系、拉住,出自《越绝书·外传枕中》等。 |
挛躄 |
挛躄 挛躄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luán bì,基本意思是手脚屈曲不能行动。 |
拘挛儿 |
拘挛儿 jūlunr[frozen stiff, numb with cold] 〈方〉∶[手脚]冻僵,活动不灵 |
攀挛 |
攀挛 pān luán 攀挛(攀挛) 攀引。《易·小畜》“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唐 孔颖达 疏:“‘有孚挛如’者,五居尊位,不疑於二,来而不距。二既牵挽而来,己又攀挛而迎接,志意合同,不有(为)专固相逼,是有信而相牵挛也。” |
筋挛 |
筋挛 证名。指肢体筋脉收缩抽急,不能舒转自如。亦称筋瘛。多因感受外邪,或血少津亏,筋脉失于荣养所致。可分为外感筋挛与内伤筋挛。常见于痹、痉、中风等病。 |
卷挛 |
卷挛 亦作“ 卷挛 ”。 1.犹拳曲。 唐 韩愈 《城南联句》诗:“涩旋皮卷臠,苦开腹彭亨。” |
挛索 |
挛索 挛索,汉语词汇,读音为luán suǒ,意思为系绳。 |
挛跪 |
挛跪 【拼音】luán guì 【注音】 【条目】挛跪 【解释】 [crooked feet and hands; hands and feet bent-as with rheumatism]病名。手脚弯曲不能伸展 已大风挛跪。——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
挛缩 |
挛缩 挛缩 contracture 亦称为痉挛。是肌肉、特别是骨骼肌不伴有传播性动作电位的持续性收缩。挛缩是由于各种药物(黎芦碱、咖啡因等生物碱、氯仿、乙醚、乙醇等麻醉药和酸、碱等)和K+、Ba2+、Ca2+等电解质离子的作用而引起的。但都不是传播性的,只局限于药物作用的部位。由K+所引起的钾挛缩特被用于膜电位和收缩关系的研究。而蛙腹直肌和蛭体壁肌由乙酰胆碱引起的挛缩经常被用于测定乙酰胆碱的含量。长时间的药物作用,可使挛缩成为不可逆的 |
团挛 |
团挛 团挛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uán luán,是指团栾。圆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