匦书 |
匦书 宋 叶适 《刘公墓志铭》:“ 隆兴 初元,匦书千至;天子惊嗟,曰纔一二 |
诣匦 |
诣匦 诣匦,读音为yì guǐ ,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上书言事或谏诤。 |
匦院 |
匦院 匦院,拼音guǐ yuàn,是指官署名。 |
理匦使 |
理匦使 理匦使是唐代的官名,唐睿宗垂拱二年(686年)开始有理匦使,该词见于《新唐书·百官志二》 |
包匦 |
包匦 1.裹束而置于匣中。一说包裹缠结。 2.贡物的代称。 |
匦旌 |
匦旌 匦旌,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匦函和旌车。 |
匦牍 |
匦牍 guǐ dú 匦牍(匦牍) (1).盛放物品的匣子。牍,通“ 椟 ”。(2).置于匣中的文书。 明 李东阳 《奉诏育材赋》:“挽英雄於彀弽,録匦牍於丹墀。 |
封匦 |
封匦 封匦(封匦) fēng guǐ 收受奏章的匣子。 |
匦使 |
匦使 匦院的主持人。 |
招谏匦 |
招谏匦 帝王在朝堂上设置的征求规劝的意见箱。《宋史·高锡传》:“ 锡 徒步诣招谏匦上书,请择贤任官,分治众职。” |
铜匦 |
铜匦 武则天所创,类似于检举箱,惟武则天可拆看,其他人无法打开。 它有四个口,任何有所企求的人都可将文字投入其中一口。第一口用于自荐和促进农业或人民福利的计划,第二口用于对政府的批评,第三口用于对不公平的诉苦,第四个口则用于报告预兆、预言和密谋。原意可能是对武则天所实行的恐怖统治的后果进行补救和宣扬武后对黎民的关怀。但不久,铜匦不过成了匿名的、但往往是虚假揭发的一个容器。 |
投匦 |
投匦 投匦是汉语词语,拼音tóu guǐ,意思是投票。 |
理匦 |
理匦 理匦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 lǐ guǐ,“ 理匦使 ”的省称。 |
匦匣 |
匦匣 词语解析 汉 典 朝廷接受臣民投书的匣子。《金史·程寀传》:“或置匦匣,以申寃枉,或遣使郡国,问民无告,皆古巡狩之事。”参见“ 匦函 ”。 汉 |
匦函 |
匦函 匦函,意为朝廷接受臣民投书的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