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拼音/解释 |
---|---|
演剧 | 演剧 演剧,汉语词语, 拼音为:yǎn jù, 释义:1、是演戏。2、演出的剧目, 出自《闲情偶寄·演习·选剧》。 |
剧令 | 剧令 剧令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政务繁重的县份的县令。 |
谐剧 | 谐剧 谐剧是一种介于曲艺与戏剧之间的艺术样式。流行于四川。1939年由王永梭试验、开创。演出时只有一名演员出场,通过与实际不存在的对象进行“对话”和交流,使观众明确角色的规定情境和假设在场的其他人物,以表达一定的故事情节。因运用以幽默、风趣见长的四川方言,寓庄于谐,故名“谐剧”。语言朴素隽永、构思精巧、立意新奇、文学性较高,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
剧人 | 从事戏剧创作和演出的人。 |
杂剧 | 杂剧 杂剧: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杂剧:宋代文物陶模 |
剧辞 | 剧辞 luó dōu 注音ㄌㄨㄛˊ ㄉㄡ 箩兜。《革命民歌集·对搭山歌》:“你的山歌没有我的山歌多,我的山歌几箩篼,箩篼底下几个洞,唱的没有漏的多。”参见“ 箩兜 ”。 |
评剧 | |
嘲剧 | 嘲剧 嘲剧(越南语:Hát chèo/咭嘲)是越南传统的民族戏曲形式,通常是带有歌舞的戏剧形式,且带有嘲讽、调笑和戏谑的意味。 嘲剧始于12世纪的越南李朝,主要源自越南北部农村一种自发的民间艺术形式,通常在村外的露天广场进行表演,而后逐渐专业化和室内化。戏剧形式多有中国宋代杂剧的遗风,服饰为越南生活中所穿的服饰(越服)。由于程式简单,没有受到宫廷重视,甚至一度下令禁止在宫中演出。15世纪以后,嘲剧的地位逐渐为#13808;剧所 |
徽剧 | |
活剧 | 活剧 “活剧”一词属于文学词汇,含有明显的褒扬意味,它在描述、讴歌千百万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正在从事的宏伟事业方面,具有广阔的使用空间和强大的生命力。目前我国主要的语文工具书均未收录这个词。 |
枢剧 | 枢剧 谓机要而繁重。《新唐书·儒学传中·徐齐聃》:“ 齐聃 善文诰,帝爱之,命侍皇太子及诸王属文,以职枢剧,许间日一至。” |
京剧 | 京剧 (中国戏剧艺术(国粹的典型代表))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1]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 |
机剧 | 机剧 机要事务。《新唐书·奸臣传上·许敬宗》:“ 高丽 之役,太子监国 定州 , 敬宗 与 高士亷 典机剧。” |
谑剧 | 谑剧 谑剧,是汉语词汇,解释为调笑嬉戏。 |
笃剧 | 笃剧 dǔ jù 指十分厉害,常谓病之危急。 汉 王充 《论衡·率性》:“古贵良医者,能知笃剧之病所从起,而以针药治而已之。” 汉 王充 《定贤》:“譬犹医之治病也,有方笃剧犹治,无方毚微不愈。” |
增剧 | 增剧 增剧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ēnɡ jù,是指加重;增多。 |
黔剧 | |
祁剧 | 祁剧 祁剧是湖南省传统地方戏剧种之一,它又称祁阳班子,民国初年称“祁阳戏”,祁阳祁东民间称“大(dai)戏”。因形成于祁阳而得名祁剧。清末又名“楚南戏”,新中国成立后,始称祁剧。祁剧面临的尴尬是一个普遍现象。 祁剧的流布区域较为广泛,除湖南的衡阳、零陵、怀化、邵阳、郴州等地区拥有祁剧演出班社之外,不少祁剧班社还到外省演出,曾一度形成“祁阳弟子遍天下”的鼎盛局面。 截止2015年,全湖南省地方戏剧有19种,但是很多剧种 |
剧战 | 激战。 |
睦剧 | 睦剧 睦剧是一种清末民初时形成于淳安山区的地方戏曲剧种。剧目内容大都反映家庭生活,曲调主要是湖广调和三脚调,并伴以锣鼓之类的打击乐器;演出角色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群众称之为“三脚戏”。由于它以当地语言为道白,表演风格淳朴粗犷、活泼风趣,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盛行不衰。1951年,淳安首次举办三脚戏艺人讲习班,将三脚戏改名为睦剧。经整理改编演出的睦剧传统剧目有《南山种麦》、《牧牛》、《看花灯》、《补背褡》等 |
Copyright © 2022-2024 汉字大全www.hanz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