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冕 |
象冕 xiàng miǎn 象冕 皇帝纳后,朝诸侯时所戴的一种礼帽。《隋书·礼仪志六》:“ 后周 设司服之官,掌皇帝十二服……享先皇、加元服,纳后、朝诸侯,则象衣象冕。” |
冕冠 |
冕冠 冕冠是汉服礼服中搭配冕服的冠式,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冠式,始于周代,也称“旒冠”,俗称“平天冠”。与冕服、赤舄、佩绶、玉圭等同时在祭祀等大典时穿用。冕:《说文》有解:“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旒紞纩。”是帝王、王公、卿大夫在参加祭典等典礼活动时所戴的等级最高的礼冠。 冕冠主要由延、旒、帽卷、玉笄、武、缨、纩、紞等部分组成。周朝礼仪规定,戴冕冠者都要身着冕服,冕冠的基本样式以及这套冕冠制度也一直被后代所 |
黃冕 |
|
绅冕 |
绅冕 腰带和冠 【词语】:绅冕 |
褰帷露冕 |
褰帷露冕 成语 读音:qiān wéi lù miǎn |
旃冕 |
旃冕 通帛制的冕冠。《太平御览》卷六八六引《世本》:“ 黄帝 作旃冕。”注:“ 宋均 曰:通帛为旃。” |
裨冕 |
裨冕 裨冕 【释义】着裨衣,戴冕。古代诸侯卿大夫朝觐或祭祀时所穿冕服的通称。与衮冕或上一等冕服相对而言。 【出处】《仪礼·觐礼》:“侯氏裨冕,释币于祢。” 郑玄 注:“裨冕者,衣裨衣而冠冕也。裨之为言埤也。天子六服,大裘为上,其馀为裨,以事尊卑服之,而诸侯亦服焉。” 《礼记·曾子问》:“大祝裨冕,执束帛。” 郑玄 注:“裨冕者,接神则祭服也,诸侯之卿大夫所服。裨冕,絺冕、玄冕也。士服爵弁服,大祝裨冕则大夫。” 《 |
卫冕 |
卫冕 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在体育竞赛中指蝉联冠军,保住上届取得的冠军地位。一个团队或个人在同一项赛事中,上一届拿了冠军,如果这一届它又拿了冠军,即是卫冕成功,也就是“蝉联” 。 卫,保卫,冕,皇冠,体育上指冠军。卫冕指上一届获得冠军,这一届继续争夺冠军,保住冠军地位。 |
衰冕 |
衰冕 衰冕是汉语词汇,读音为shuāi miǎn ,意思是指居丧与做官的人 。 |
寶冕 |
宝冕 宝冠 例子:茅盾 《雾》:“我来此的第一夜就看见那最高的一座山的顶巅象钻石装成的宝冕似的灯火。” |
鳳冕 |
凤冕 凤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fèng miǎn ,是指古代帝王所戴的礼帽。 |
鷩冕 |
鷩冕 周制,周王及诸侯之命服有鷩衣,其冕七旒,称“鷩冕”。北周宗周礼,复行鷩衣鷩冕。 |
凤冕 |
凤冕 凤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fèng miǎn ,是指古代帝王所戴的礼帽。 |
裘冕 |
裘冕 qiú miǎn 裘冕 衣大裘而冠冕。古代天子祭祀所定的六种冕服之一。大裘,黑羔裘。《周礼·夏官·节服氏》:“郊祀裘冕,二人执戈。” 郑玄 注:“裘,大裘也。”《文选·谢朓》:“裘冕类禋郊,卜揆崇离殿。” 李善 注:“《周礼》曰: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 唐 贺知章 《太和乐章》:“裘冕而祀,陟降在斯。”《宋史·舆服志三》:“夫大裘而冕,谓之裘冕,非大裘而冕,谓之衮冕。” |
冠冕 |
冠冕 冠冕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uān miǎn,指冠帽的总称;堂皇大方;仕宦,又指高官高位。见《后汉书·郭太传》:“﹝ 贾淑 ﹞虽世有冠冕,而性险害,邑里患之。” |
峨冕 |
峨冕 拼音:é miǎn 注音: 亦作“峩冕”。 高冠。古代大夫以上所服。亦指戴高冕;受爵赏。 唐 杜甫 《往在》诗:“登阶捧玉册,峨冕聆金钟。” 唐 杜甫 《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三十韵》:“赏从频峨冕,殊恩再直庐。”峨,一本作“ 峩 ”。 |
弁冕 |
弁冕 1.弁﹑冕皆古代男子冠名﹐吉礼之服用冕﹐通常礼服用弁。因以弁冕指礼帽。 2.泛指汉官服式。 3.犹魁首。 4.引申为居首。 5.谓达官贵人。犹冠盖。 |
顶冕 |
顶冕 顶冕,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头戴冕旒,登上皇位。 |
带冕 |
带冕 带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ài miǎn,是指大带和冠冕。借指高官尊位。 |
无冕之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