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的意思解释,笙拼音怎么读
基本字义
- 管乐器名,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吹奏:~歌。芦~。~管乐(yuè)。
详细解释
- 笙 shēng
〈名〉
- (形声。从竹,生声。本义:簧管乐器) 同本义 [sheng a reed pipe wind instrument]
- 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说文》
- 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尔雅》
- 笙长四尺。——《风俗通》
- 三人吹笙,一人吹和。盖小者。——《仪礼·乡射礼记》注
-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小雅·鹿鸣》
- 又如:笙弄(弄笙);笙簧(簧管乐器);笙咽(笙的音质失调);笙竽(笙和竽);笙匏(笙和匏);笙筑(笙和筑);笙暖(对笙簧加热,使音质清亮);笙籁(笙和籁。古管乐器);笙镛(亦作“笙庸”。古乐器名)
国语词典
- 笙 shēng ㄕㄥ
〈名〉
- 乐器名。一种簧管乐器。用十三至十七根装有簧片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底座上制成。演奏时以口接于吹管,分别以指按簧管,吹之发声。
- 古代东方之乐。
- 《周礼·春官·眡瞭》:「凡乐事,播鼗,击颂磬、笙磬。」
- 汉·郑玄·注:「东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颂。」
- 清·孙诒让·正义:「东方之乐,与乐器之笙物异,而取义于生则同也。」
- 竹簟。
- 汉·扬雄《方言·卷五》:「簟,宋、魏之间谓之笙。」
- 《文选·左思·吴都赋》:「桃笙象簟,盛于筒中。」
- 李善注引刘逵曰:「桃笙,桃枝簟也,吴人谓簟为笙。」
康熙字典
【唐韻】【廣韻】所庚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庚切,𠀤音生。【廣韻】樂器也。【世本】隨作笙。一曰女媧作。【說文】笙,十三簧,象鳳之身也。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釋名】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也。《博雅·釋樂》以瓠爲之,十三管,宮管在左方。【白虎通】笙者大蔟之氣,象萬物之生故謂之笙。【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註】大者十九簧,和,十三簧者。【前漢·律歷志】匏曰笙。【註】匏,瓠也。列管瓠中,施簧管端。【書·益稷篇】笙鏞以閒。【詩·小雅】笙磬同音。【周禮·春官】笙師掌敎歙竽、笙。
又細也。【揚子·方言】笙,細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細貌謂之笙。【廣雅】笙,小也。
又地名。【左傳·宣十八年】歸父還自晉至笙。【註】笙,魯境。
又簟名。【揚子·方言】簟謂之笙。【左思·吳都賦】桃笙象簟,韜于筒中。
又叶師莊切。【詩·小雅】鼓瑟吹笙。叶下將、行,行音杭。
又【字彙補】疏臻切,音莘。【史記·齊世家】遂殺子糾于笙瀆。【索隱曰】鄒誕生本作莘讀,莘、笙聲相近。
外语翻译
- 英语:small gourd-shaped musical instrument
- 德语:Mundorgel (S, Mus),Sheng (S, Mus)
- 法语:orgue à bouche
说文解字
十三簧。象鳳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大者謂之巢,小者謂之和。从竹生聲。古者隨作笙。所庚切
(笙)十三簧。蒙上管樂而言。故不云管樂也。大鄭周禮注曰。笙十三簧。按廣雅云笙十三管。亦每管有簧也。象鳳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白虎通曰。八音、匏曰笙。匏之爲言施也。在十二月萬物始施而牙。笙者、大蔟之氣。象萬物之生。故曰笙。釋名曰。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也。按禮經。東方鐘磬謂之笙鐘、笙磬。笙猶生也。東爲陽中。萬物以生。是以東方鐘磬謂之笙也。初生之物必細。故方言云。笙、細也。竽、大笙也。故竽可訓大。大者謂之巢。小者謂之和。見釋樂。孫云。巢高大。和小笙。鄉射記曰。三笙一和而成聲。三笙謂大者。一和謂小者也。从竹生。列管故从竹。正月之音故从生。舉會意包形聲也。韵會本無聲字爲長。所庚切。十一部。古者隨作笙。通典曰。出世本。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ʂəŋ˥
- 唐代读音: *shræng
- 日语读音: FUE
- 韩语罗马: SAYNG
- 现代韩语: 생
- 越南语: dấm sênh
- 客家话: [陆丰腔] se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g1 sen1 sin1 [海陆腔] sen1 [东莞腔] sang1 [台湾四县腔] sen1 [客英字典] sen1 [梅县腔] sen1 [宝安腔] sang1
- 粤语: saang1 sang1
- 近代音: 審母 庚青韻 平聲陰 生小空;
- 中古音: 審生母 庚韻 平聲 生小韻 所庚切 二等 開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心母 青部 ;王力系统:山母 耕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