瑱的意思解释,瑱拼音怎么读
基本字义
- 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的装饰物,用玉、石、贝等制成。
- 美玉:“荣重馈兼金,巡华过盈~。”
- 古通“填”,填充:“金精玉英~其里。”
- 镇压坐席的玉器:玉~。
详细解释
- 瑱 tiàn
〈名〉
- 古人冠冕上分垂于两耳侧的玉饰;美玉 [jade]
- 瑱,似玉充耳也。从玉,真声。——《说文》。按,天子以玉,诸侯以石,字亦作磌。
- 玉之瑱也。——《诗·鄘风·君子偕老》。笺:“塞耳也。”
- 玉瑱——《周礼·弁师》
- 瑱用白纩。——《仪礼·士丧礼》
- 角瑱。——《礼记·檀弓》
- 其又以规为瑱也。——《国语·楚语》
〈动〉
- 通“填”。充填。[fill;stuff]
- 金精玉英瑱其里,瑶珠怪石琗其表。——晋 郭璞 《江赋》
- 目作宴瑱饱,腹作宛恼饥。——《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六•西乌夜飞二》
国语词典
- 瑱 tiàn ㄊㄧㄢˋ
〈名〉
- 古代系于冠冕两侧,垂在耳旁,用以塞耳的玉饰。
- 《说文解字·玉部》:「瑱,以玉充耳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以币锦二两,缚一如瑱。」
- 晋·杜预·注:「瑱,充耳。」
- 唐·孔颖达·正义:「礼以一绦五采横冕上,两头下垂,系黄绵,绵下又县玉为瑱以塞耳。」
- 《战国策·齐策四》:「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动〉
- 充填。
- 《文选·郭璞·江赋》:「金精玉英瑱其里,瑶珠怪石琗其表。」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甸切,音䀖。【說文】以玉充耳也。【詩·鄘風】玉之瑱也。【傳】瑱,塞耳也。【衞風】充耳琇瑩。【傳】充耳謂之瑱。天子玉瑱,諸侯以石。【禮·檀弓】練角瑱。【註】小祥後以角爲之。
又【廣韻】玉名。【江淹·雜體詩】巡華過盈瑱。【註】盈瑱,盈尺之玉也。
又【郭璞·江賦】金精玉英,瑱其裏。【註】瑱,他見反。瑱,謂文采相雜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陟刃切【正韻】之刃切,𠀤音鎭。充耳玉也。【釋名】瑱,鎭也。懸珠當耳旁,不使妄聽,自鎭重也。
又玉名。【周禮·秋官·小行人】王用瑱圭。【釋文】瑱,宜作鎭音。【楚辭·九歌】瑤席兮玉瑱。【註】瑱,音鎮。
又人名。【正韻】唐將來瑱。
又【集韻】他典切,音腆。玉也。
又堂練切,音電。玉名。
又【正韻】之人切,音眞。同鎭。
又玉充耳。
又音田。【後漢·班固傳】雕玉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飾璫。【註】廣雅曰:瑱,音田。礩也。
又【𨻰琳·神女賦】紆𤣥靈之鬢髢兮,珥明月之雙瑱。結金鑠之婀娜兮,飛羽𥙞之翩翩。【韻補】叶亭年切,音田。 【說文】或作𦗁。【集韻】亦作琠𤩴。
外语翻译
- 英语:
a gem used as ear plug; a jade earring
- 法语:bouchon d'oreille en jade
说文解字
以玉充耳也。从玉眞聲。《詩》曰:“玉之瑱兮。” 𦗁,瑱或从耳。他甸切〖注〗臣鉉等曰:今充耳字更从玉㫄充,非是。
(瑱)㠯玉充耳也。詩毛傳曰。瑱、塞耳也。又曰。充耳謂之瑱。天子玉瑱。諸矦以石。按瑱不皆以玉。許專云以玉者、爲其字之从玉也。凡字从某爲某之屬。許君必言其故。从王。眞聲。佗甸切。十二部。詩曰。玉之瑱兮。鄘君子偕老文。今詩兮作也。女部又引邦之媛兮。可知此篇也字古皆作兮。孫毓詩評亦引玉之瑱兮。
(𦗁)或从耳。攷工記注引左傳。縳一如瑱。釋文曰。瑱本或作𦗁。耳形眞聲。不入耳部者、爲其同字異處。且難定其正體或體。凡附見之例𦕑此。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tʰiæn˥˧; tʰiæn˧˥; tʂən˥˧
- 日语读音: MIMIDAMA
- 韩语罗马: CEN
- 现代韩语: 전
-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tien5 [客英字典] tien5 [海陆腔] tien5 [梅县腔] tien5
- 粤语: tin3 zan3
- 中古音: 知母 震韻 去聲 鎭小韻 陟刄切 三等 開口;透母 霰韻 去聲 瑱小韻 他甸切 四等 開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先部 ;端母 先部 ;王力系统:透母 真部 ;端母 真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