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汉字大全 > 古诗词 > 诗词大全 > 纳兰性德《沁园春·试望阴山》原文意思及赏析

沁园春·试望阴山

沁园春·试望阴山朗读

试望阴山,黯然销魂,无言排徊。

见青峰几簇,去天才尺;黄沙一片,匝地无埃。

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

踟蹰久,忽砯崖转石,万壑惊雷。

穷边自足秋怀。

又何必、平生多恨哉。

只凄凉绝塞,峨眉遗冢;梢沉腐草,骏骨空台。

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衰。

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

《沁园春·试望阴山》纳兰性德 注释

阴山:今河套以北、大漠以南诸山的统称。《史记·秦始皇本纪》: "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 王昌龄《出塞》: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匝地: 遍地。
碎叶二句:碎叶城,唐代古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托克马克附近。拂云堆,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堆上有中受降城,并建有拂云祠。但此处的"碎叶"与"拂云堆"并非实指,而是泛称边地边城。这二句意谓那唐代的碎叶古城早已荒凉,拂云堆也遥远得看不见。
雕外句:意谓唯见飞翔云外的雕鹰,和那寒凝大地,云烟茫茫,愁惨不散的凄凉荒漠的景象。
踟蹰三句: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里化用。意谓正徘徊不前,忽听得山崖轰鸣,仿佛是巨石滚动,又像万丈深壑里发出的惊雷隆隆。
只凄凉四句:绝塞,极远的边塞。蛾眉遗冢,谓古代和亲女子之墓。这里是用汉代王昭君出塞之典事。《汉书·匈奴传下》: "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昭君死后葬于南匈奴之地( 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 ), 人称 " 青冢" 。骏骨,骏马之骨。此用燕昭王求贤之典。《战国策·燕策》谓:燕昭王欲得天下贤者,遂筑黄金台以求之。郭隗劝其诚以待士、虚心延揽,并用古人以千金买千里马之故事规谏他。后招来了乐毅、邹衍、剧辛等。此四句意谓想到王昭君凄凉出塞,如今人已死去,但遗冢犹存;而那掩埋在荒漠野草中的,是当年燕昭王求贤所筑的高台。
北转二句: 意思是说,那河水依然向北流去,北斗星柄仍是横斜向南。斗柄,即北斗星之斗杓。《国语·周语下》:" 日在析木之津, 辰在斗柄。" 注云:" 斗前也。"

《沁园春·试望阴山》纳兰性德 简析

此篇作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 年)秋,纳兰奉命出使觇梭龙之时。(觇梭龙事,目前学界尚存不同观点,或谓西域,或谓东北等,兹不予论。关于此篇作年张草纫《纳兰词笼注》以为是在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3 年〕九月,即性德扈驾巡幸五台山之途中。可备一说。) 与且比篇写作同时,还写有《梭龙与经岩叔夜话》、《蝶恋花》(尽日惊风吹木叶)等诗词。这些作品都带有宏大的景观、凄凉的氛围、浓郁的伤感等特点。本篇也是如此。苍凉凄婉,沉郁幽伤。作者取用赋法,对阴山一带的独特风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又借典铺除, 婉曲层深,表达了 "百事堪哀"的凄苦隐衷。

《沁园春·试望阴山》的诗词大意

试着看到阴山,令人沮丧销魂,不要说排徊。
见青山几簇,去天才能尺;黄沙一片,没有尘埃遍地。
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刻外冷烟惨不开。
徘徊很久,忽然砯崖转石,万壑惊雷。
边疆自立秋怀。
又何必、平时多遗憾啊。
只是一片凄凉断绝阻塞,峨眉山给冢;梢沉腐草,骏骨空台。
转北河漂流,南横斗柄,基本点微霜鬓早衰。
君不信,向西风回头,凡事忍受悲哀。
* 此部分翻译来自AI,仅供参考

《沁园春·试望阴山》的网友点评

相关诗词推荐

宋代:杨时

闻道河流闭,逢人每问津。

天高云羃羃,风细水鳞鳞。

未种江陵橘,空思千里莼。

且邀明月伴,相对解纶巾。

宋代:魏了翁

九十九峰江上山,乾坤尔阔我中间。

此心顿著秋豪愧,久矣颜衰鬓发斑。

宋代:释绍嵩

木落霜空眼底宽,一枝相映竹丛寒。

不须更觅吴州画,镜裹云山且共看。

宋代:陈文蔚

拂石临流几岁秋,未尝历险究源头。

今朝拄上云烟去,为吸清泠最上流。

宋代:李弥逊

缚此窄窄昼常关,剥啄髯参兴尽还。

不听高谭如屑玉,强酬好句似登山。

论交此地逢三益,识面它时孰两难。

更忆金兰家世旧,公馀能复共开颜。

诗词主题

名句推荐

Copyright © 2022-2024 汉字大全www.hanz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