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削的意思解释,笔削拼音读音
笔削 "笔削"出自于《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30岁就广收门徒,50岁时出任鲁国的司寇,治理政事非常严明,从不偏袒私情,所有的公文案卷都由他自己亲手草拟,如果遇到有些不太明白的地方,总是千方百计地找人商量,听取别人的意见,从来不独断专行,可是他的志向却得不到当政者的理解,不久贵族季孙氏执政后,辞掉了孔子。他只好带着自己的学生到处周游,传经讲学、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可是当权者只顾互相厮杀,没有一个人接受他的建议。最后孔子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教育和写作。
笔削的拼音读音
拼音读音:bǐ xuē
词语注音:ㄅㄧˇ ㄒㄩㄝ
繁体字形:筆削
反义词:
,
笔削的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笔削 bǐxuē
[improve;raise a literary composition to a better quality] 敬称。请人修改文章
留情笔削,敦悦‘丘、坟’。——《晋书·皇甫谧传》
辞典解释
笔削bǐ xuèㄅㄧˇ ㄒㄩㄝˋ笔,记载。削,删除。古代用竹简记载文字,有所更改就用书刀刮削,所以称为「笔削」。语本《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后用作请人修改诗文的敬称。《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蓄笔削之刑,怀轻重之意。」唐.韩愈〈读荀〉:「孔子删诗书,笔削春秋,合于道者著之,离于道者黜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