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汉字大全 > 汉语词典 > 包拯的意思解释

包拯的意思解释,包拯拼音读音

包拯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概述内图片来源:《历代圣贤名人像册》

包拯的拼音读音

拼音读音:bāo zhěng
词语注音:ㄅㄠ ㄓㄥˇ
反义词: ,

包拯的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包拯 Bāo Zhěng

[Bao Zheng] (999—1062) 北宋庐州合肥人,仁宗天圣年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天章阁侍制、龙图阁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他为官清正,刚直不阿,执法严峻,不徇私情,被旧的史书和小说渲染为少有的“清官”、“包青天”

辞典解释

包拯bāo zhěngㄅㄠ ㄓㄥˇ

人名。(西元998~1061)​字希仁,宋合肥人。性刚直,历官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办案严正,不避权贵,时人比其为「黄河清」。当时京师流传「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为宋代有名的清官,卒谥孝肃。
也称为「包待制」、「包龙图」、「包公」、「包青天」。

英语 Bao Zheng (999-1062)​, Northern Song official renowned for his honesty, modern day metaphor for an honest politician

德语 Bao Qingtian (Eig, Pers, 999 - 1062)​

法语 Bao Zheng

网络解释

包拯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概述内图片来源:《历代圣贤名人像册》

“包拯”的单字解释

包拯相关汉字组词

Copyright © 2022-2024 汉字大全www.hanzidaq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