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制度的意思解释,伯克制度拼音读音
伯克制度 伯克制度是中国清末以前新疆回部实行的官制,主要通行于维吾尔(回人及塔兰奇)、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族地区。伯克原为回鹘官职,唐宋时已见于史籍。明清时期,西域天山南路的世俗官僚称为伯克。中亚一些城市的统治者也自称伯克。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后,清廷保留了回部原有的伯克官职,并加以改革,将其纳入清朝藩属中。同治年间新疆各地民变和阿古柏之乱后,伯克制度趋于瓦解。 清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清廷下谕废除各级伯克,新疆全境实行与内地相同的官僚体制。
伯克制度的拼音读音
拼音读音:bó kè zhì dù
词语注音:ㄅㄛˊ ㄎㄜˋ ㄓˋ ㄉㄨˋ
反义词:
,
伯克制度的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辞典解释
伯克制度bó kè zhì dùㄅㄛˊ ㄎㄜˋ ㄓˋ ㄉㄨˋ清代在新疆回部(即维吾尔聚居区)依其原有的伯克称谓,设置阿奇木伯克、伊沙噶伯克等,依次递降,置官叙品,所形成的地方政治体制,称为「伯克制度」。
网络解释
伯克制度
伯克制度是中国清末以前新疆回部实行的官制,主要通行于维吾尔(回人及塔兰奇)、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族地区。伯克原为回鹘官职,唐宋时已见于史籍。明清时期,西域天山南路的世俗官僚称为伯克。中亚一些城市的统治者也自称伯克。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后,清廷保留了回部原有的伯克官职,并加以改革,将其纳入清朝藩属中。同治年间新疆各地民变和阿古柏之乱后,伯克制度趋于瓦解。
清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清廷下谕废除各级伯克,新疆全境实行与内地相同的官僚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