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山的意思解释,五山拼音读音
五山 汉语词汇 (1).五座山。指古代传说中东海的仙山 岱舆 、 员峤 、 方壶 、 瀛洲 、 蓬莱 。 《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峤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州 、五曰 蓬莱 。” 明 张岱所著《夜航船》:”渤海之东有大壑,名归墟,其中有岱舆、员峤、方壶、瀛州、蓬莱五山。“ (2).五座山。指 华山 、 首山 、 太室 、 泰山 、 东莱 。 《史记·孝武本纪》:“ 中国 华山 、 首山 、 太室 、 泰山 、 东莱 ,此五山 黄帝 之所常游,与神会。” 三国 魏 曹植 《吁嗟篇》:“飘飘周八泽,连翩历五山。” (3).五座山。指中岳 嵩山 、东岳 泰山 、西岳 华山 、南岳 衡山 、北岳 恒山 。 《后汉书·冯衍传》:“疆理九野,经营五山。” 李贤 注:“五山即五岳也。” 唐 韩愈 《读东方朔杂事》诗:“簸顿五山踣,流漂八维蹉。” (4).五大佛寺。皆建于 南宋 。 即 杭州 径山 兴盛万寿寺 、 北山 景德灵隐寺 、 南山 净慈报恩光孝寺 、 宁波 阿育王山 鄮峰广利寺 、 太白山 天童景德寺 。 (5)地名。五山街道,原名五山镇,一说所在地被五个山头环绕,中间形成盆地山塘,人们喻为“五马饮泉”,因此地形得名“五山”。 (6)校区名。位于广州五山的华南农业大学,有很多校区,其中有一个区就叫五山区,也叫东区,以前是叫五山公寓,华农百年校庆改了名字,改为泰山区。 (7)日本五山。在日本文化史上所谓“五山”禅僧的贡献很大。“五山十刹”是在全国禅寺中选出五个规定为最高位的寺院,在它们之下再置十所禅院。据说这种制度是仿照南宋的做法。鎌仓末年在嫌仓开始设立建长寺、圆觉寺,寿福寺,净智寺,静妙寺为五山。到室町幕府足利义满时才正式制定“五山十刹”之制。京都五山,南禅寺作为特例之外,有天龙寺,相国寺,建仁寺,东福寺,万寿寺。至德三年(1386)规定把京都的南禅寺置于五山之上,以京都的天龙、相国、建仁、东福、万寿五寺和鎌仓的建长、圆觉、寿福、净智、净妙五寺共同作为全国的五山。所谓“十刹”,是地位仅次于五山的十座寺院,虽有建置,但变动次数很多,到15世纪末已达46座。在五山之上设“僧录”一职,负责任免五山十刹及著名禅寺的住持及有关诉讼裁判、接受寺田、缴纳税金等事务,后来还为幕府起草政治外交的文书。所谓“五山禅僧”泛指在五山十刹及在它们影响下一切官寺中的禅僧,一般不把临济宗中的“反主流派”的“应灯关派”和曹洞宗包括在内。
五山的拼音读音
拼音读音:wǔ shān
词语注音:ㄨˇ ㄕㄢ
反义词:
,
五山的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五座山。指古代传说中东海的仙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五座山。指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五大佛寺。皆建于南宋。即杭州·径山·兴盛万寿寺、北山·景德灵隐寺、南山·净慈报恩光孝寺、宁波·阿育王山·鄮峰广利寺、太白山·天童景德寺。五座山。指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网络解释
五山
汉语词汇(1).五座山。指古代传说中东海的仙山 岱舆 、 员峤 、 方壶 、 瀛洲 、 蓬莱 。
《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峤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州 、五曰 蓬莱 。”
明 张岱所著《夜航船》:”渤海之东有大壑,名归墟,其中有岱舆、员峤、方壶、瀛州、蓬莱五山。“
(2).五座山。指 华山 、 首山 、 太室 、 泰山 、 东莱 。
《史记·孝武本纪》:“ 中国 华山 、 首山 、 太室 、 泰山 、 东莱 ,此五山 黄帝 之所常游,与神会。”
三国 魏 曹植 《吁嗟篇》:“飘飘周八泽,连翩历五山。”
(3).五座山。指中岳 嵩山 、东岳 泰山 、西岳 华山 、南岳 衡山 、北岳 恒山 。
《后汉书·冯衍传》:“疆理九野,经营五山。” 李贤 注:“五山即五岳也。”
唐 韩愈 《读东方朔杂事》诗:“簸顿五山踣,流漂八维蹉。”
(4).五大佛寺。皆建于 南宋 。
即 杭州 径山 兴盛万寿寺 、 北山 景德灵隐寺 、 南山 净慈报恩光孝寺 、 宁波 阿育王山 鄮峰广利寺 、 太白山 天童景德寺 。
(5)地名。五山街道,原名五山镇,一说所在地被五个山头环绕,中间形成盆地山塘,人们喻为“五马饮泉”,因此地形得名“五山”。
(6)校区名。位于广州五山的华南农业大学,有很多校区,其中有一个区就叫五山区,也叫东区,以前是叫五山公寓,华农百年校庆改了名字,改为泰山区。
(7)日本五山。在日本文化史上所谓“五山”禅僧的贡献很大。“五山十刹”是在全国禅寺中选出五个规定为最高位的寺院,在它们之下再置十所禅院。据说这种制度是仿照南宋的做法。鎌仓末年在嫌仓开始设立建长寺、圆觉寺,寿福寺,净智寺,静妙寺为五山。到室町幕府足利义满时才正式制定“五山十刹”之制。京都五山,南禅寺作为特例之外,有天龙寺,相国寺,建仁寺,东福寺,万寿寺。至德三年(1386)规定把京都的南禅寺置于五山之上,以京都的天龙、相国、建仁、东福、万寿五寺和鎌仓的建长、圆觉、寿福、净智、净妙五寺共同作为全国的五山。所谓“十刹”,是地位仅次于五山的十座寺院,虽有建置,但变动次数很多,到15世纪末已达46座。在五山之上设“僧录”一职,负责任免五山十刹及著名禅寺的住持及有关诉讼裁判、接受寺田、缴纳税金等事务,后来还为幕府起草政治外交的文书。所谓“五山禅僧”泛指在五山十刹及在它们影响下一切官寺中的禅僧,一般不把临济宗中的“反主流派”的“应灯关派”和曹洞宗包括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