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意思解释,二十四节气拼音读音
二十四节气 (历法)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指干支历(太阳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依据黄道面划分制定,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太阳历范畴。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二十四节气在上古时代已订立,到汉代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当今使用的农历吸收了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来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的拼音读音
拼音读音:èr shí sì jié qì
词语注音:ㄦˋ ㄕˊ ㄙˋ ㄐㄧㄝ ˊ ㄑㄧˋ
繁体字形:二十四節氣
反义词:
,
二十四节气的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二十四节气 èrshísì jiéqì
[the twenty-four solar terms] 中国古代根据气候对一年进行的节令划分。即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辞典解释
二十四节气èr shí sì jié qì ㄦˋ ㄕˊ ㄙˋ ㄐㄧㄝˊ ㄑㄧˋ为古代历法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所划分。指一年中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二十四个节气。对农耕步骤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也称为「二十四节」、「二十四气」。
网络解释
二十四节气 (历法)
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指干支历(太阳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依据黄道面划分制定,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太阳历范畴。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二十四节气在上古时代已订立,到汉代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当今使用的农历吸收了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来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